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台湾“517呛马大游行”…
弯腰精神 台湾1万3千人…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台湾人看《潜伏》,不该…
名人八字 台湾谢长延
名人八 台湾苏贞昌
沉淀四百年的历史回响—…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最新热门    
 
台湾文学研究综述

时间:2009-8-8 16:44:02  来源:不详
边缘性的现象,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处在通过不断斗争来争取逐步改善的努力之中,这种边缘性的观察视角与自我挣扎的人性态度,与作为社会时尚的流行话题,在文学创作中形成巨大的张力。”凤凰、鳄鱼和吸血鬼几个意象分别来自于白先勇的《孽子》、邱妙津的《鳄鱼手记》和洪凌的《异端吸血鬼系列》。对例如同性恋现象及由此产生的同志文学等所谓“另类现象”的关注事实上也必定会带来除纯文学以外的关注,本文就是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解严”前后台湾文学创作中这几个同性恋意象,探讨台湾社会正统道德下同性恋文化暗流的处境。在同志文学还不太被关注的今天,本文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一课题研究的一个推动。
    九、具体作家研究
    2001年在具体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论文出现。刘红林的《试论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魂》(21)着重分析了黄春明小说中最具震撼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的承续和流变,把黄春明的小说定位于民族文学的代表和旗帜,称其为“负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家”,文中指出:“黄春明小说上述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就广为人们称道,但这些还只是其小说的表层或浅层结构。在笔者看来,最具震撼力的是黄春明小说最深层的涵义结构,即其所创造的文学格局的内核,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承续和流变。换言之,这些小说深蕴着一颗中华民族的文学魂。”文章归纳黄春明小说中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以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核心的忧患意识;2、对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理想的张扬;3、深挖国民性格的劣根性,从深层挖掘了黄春明小说的思想意识。潘峰的《姚雪垠与高阳的历史小说之比较》(22),比较、整合了在同宗、同源的两岸文学形成的同中有异的文学景观下,姚雪垠和高阳各自的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文学观的特点及他们对于历史不同的叙说方式,从中反映了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规律。由于两岸长期阻隔加上二人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二者的创作态度亦截然不同。文章分析了高阳独特的家庭出身所带来的贵族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下所产生的历史观。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他不像姚雪垠具有那么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的历史小说中对历史、社会以及人生都少有历史的沉重感和人世的沧桑,而是着眼于历史生活的古朴、儒雅,超脱于历史人生之上,追求一种清新委婉的人情美,以人情化和世俗化灌注在历史人物身上。本文选取同是创作历史题材作品的大陆作家姚雪垠与高阳作比,通过比较来凸现二者不同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更清楚地阐释了两岸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影响下产生的同类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刘登翰的《台湾作家的香港关注——以余光中、施叔青为中心的考察》(23)角度更为新颖,作者看到20世纪中叶以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的相互影响通过文学思潮、作家作品和人员交流予以实现。作者选取了70年代先后移居香港的余光中和施叔青二人为样本,展现了台湾作家进入香港后给香港文学带去的新的影响。正是他们跨文化的人生背景和写作视野使他们在香港这座跨文化的国际城市中取得优异的创作成就,成为两地文学结缘的代表。不光余、施二人,进入香港的台湾作家,都在以其台湾文学经验融入香港生活的创作中,介入了香港文学,把自己的文学影响深长地留在香港,他们在香港期间的文学创作会作为香港文学的一部分载入史册,他们在汇入香港生活的创作中所获得的一份新的文学经验也将成为香港文学的财富而被继承下来。通过本文,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两岸三地相交融的大的文学观念早已不限于仅把大中国作为一个背景,而是切实要深入揭示三地文学之间的相互关联,才能拓展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


    (1)《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1期。
    (2)《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4)《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华文文学》2001年第1期。
    (6)《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
    (7)《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8)2001年7月31日《文艺报》
    (9)《东方论坛》2001年第1期。
    (10)《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4期。
    (11)《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2)《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3期。
    (13)《东方文化》2001年第5期。
    (14)《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5)《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4期。
    (16)《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17)《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
    (18)《台湾研究》2001年第2期。
    (19)《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
    (20)《南方文坛》2001年第3期。
    (21)《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
    (22)《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3)《福建论坛》2001年第2期。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