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面试经典十四问的经典点…
面试经典十四问的经典点…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最新热门    
 
经典文化的失宠:从意识形态的等级到世俗消费的民主

时间:2009-8-8 16:44:35  来源:不详
不仅揭示出经典文化和经典文学所面临的挑战,而且传达出一种世俗化倾向——消遣娱乐、顺应潮流。就一种与经济民主化俱来的文化民主化趋势而言,这或许算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当代小说对经典文化与文学的极端化背叛又导致了满足物欲、游戏人生、摈弃中心与责任价值观的生成,而这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需强调的是,在当代中国肯定物质欲求的合理性与个体选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新文化格局”中就不存在公众共同遵守的法则,就可放弃整个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恰恰相反,树立以现代工业理性为基础、以科学民主为内涵的人文精神正是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首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杰:《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3期。
[2](英)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学论文集》,李赋宁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页。
[3](美)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三联书店,1989年,第4、31页。
[4](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39页。
[5] 朱立元:《“经典”观念的淡化和消解——对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审美文化的审视之二》。
[6](美)R. 舒斯特曼:《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罗筠筠译,《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9期。
[7](英)特雷•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1页(伍晓明译本《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3页;译文略有改动)。
[8] 关于美国保守派于80年代鼓吹再造白人文化经典的言论,可参见E. D. Hirsch, Jr., Cultural Litera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7; Allan Bloom,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7.
[9] 王宁:《文学的文化阐释与经典的形成》,《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0] Harold Bloom, 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94, p. 17, p. 18.
[11](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艺术来自何处及原因何在》,户晓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96-197页。
[12] 康震、符均:《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13] 袁洪庚:《北回归线•译者序》(亨利•米勒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