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最新热门    
 
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8-8 16:44:56  来源:不详
; 首先,在学理上缺乏学科理论的依据。众所周知,“日常生活审美化”论提出者所倡导的“文化研究转向”直接来源于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和批评理论。事实上,西方的文化研究和批评本身是极其复杂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对这种变动性注意不够,在学习、借鉴西方时常常慢半拍,当我们大声疾呼借鉴西方的文化研究和批评,呼吁文艺学的“文化转向”时,它已经日薄西山了。文化研究原来的学科基础是文学研究,如伯明翰学派早期那样,但后来转向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范围已超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而离文学研究越来越远了。“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从边缘挣扎出来的文化研究,一旦扶正,成为正统和‘霸权',同时也就开始面临被颠覆的命运”;“今日的‘文化研究'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涵盖面甚广,从古老的传统学科到新近的政治运动几乎无所不包。由于没有明确的领域及学科界限,优势逐渐转为劣势”;“可以不夸张地说,文化研究面临着消失在这些学科之中的命运”;而且,“文化研究拒绝一切经典法规,它没有传统学科的严格性,既没有自己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没有研究范围的限制。……这种随意拈来,为我所用的研究方式,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典型的‘反学科'(anti—disci-pline)作风”;“特里?伊格尔顿2000年出版的《文化的概念》,就认为文化研究如今用得太泛滥了。言者不知所云,听者不知所以。应该让它回到它自己的领域”26。西方的文化研究已经远离文学研究,过于泛滥,跨学科以至于无学科,面面俱到以至于缺乏基本理论,方法过多,过分随意以至于丧失了文化研究自己的方法。文艺学如果向这样一种文化研究理论学习、借鉴,以实现所谓的“文化研究转向”,岂不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取消文艺学自身的独立性,而降为文化研究理论的附庸和例证了吗?难道我们也要重蹈伯明翰学派的覆辙,让文艺学研究离文学越来越远,最终失去自己的学科性,消失在茫茫无边的“文化”大地上吗?

    而且,文化研究和理论实际上在西方已经衰落。最近盛宁先生较详细介绍了特里?伊格尔顿2003年9月出版的新著《理论之后》对文化研究理论的评论,并作了精辟的论述。伊格尔顿在该书一开始就明确说道:

    “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已成一个遥远的过去”,创建这些理论的先行者已经先后过世,而当下的文化理论,“性感的话题就是性。在广阔的学术层面上,对法国哲学的兴趣已经让位于对法式接吻的迷恋。在某些文化圈内,自慰的政治性远远超过了中东问题的政治性。……在文化研究学者中,身体成了极其时髦的话题,不过,它通常是充满淫欲的身体,而不是食不果腹的身体。让人有强烈兴趣的是交媾的身体,而不是劳作的身体。言语温柔的中产阶级学生在图书馆里扎堆用功,研究诸如吸血鬼、剜眼、人形机器人和色情电影这样一些耸人听闻的题目”。字里行间,伊格尔顿对当下文化研究理论的不满和嘲讽溢于言表(按:其中也有对身体美学的批判)。诚如盛宁先生所言,“伊格尔顿对欧美文论界的现状是不满的。‘文化研究'一向标榜自己的政治性很强,然而,在伊格尔顿看来,它恰恰忘记了更重要的政治。……伊格尔顿警告说,这样玩下去就会有让人‘失去批判能力'的危险”27。由此可见,当前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已经陷入困境。当此之际,还要我们的文艺学跟着往文化研究那狭窄的小路上走,这不但不能“拯救”文艺学,反而会使文艺学丧失自身的学科性,从而真正丧失其存在的合法性。

    其次,更重要的是,引进文化研究理论,是无的放矢,并没有针对文艺学的现实问题。如前所说,文艺学的问题不在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文学边界的无限扩容,以至于扩大到种种非文学的文化形式。文艺学如果转向文化研究,不但不能解决文艺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局部危机,反而会把文艺学变成没有文学的泛文化研究。当然,我在前面肯定了从文化视角和层面研究文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如伊格尔顿所肯定的,文化理论的重要收获之一是“使通俗文化变成了值得研究的课题”28。然而,使文艺学整个“转向”文化研究,实际上必定削弱乃至放弃文学研究本身,这是不可取的。

    那么,文艺学究竟应该怎样克服危机、走出困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文艺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文学的新现象、新思潮、新发展、新趋势即文学的新现实相疏离、相脱节。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我们文艺理论界不少人,包括我自己,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学院气比较重,考虑文学理论的自洽性、体系的完整性比较多,而对文学现实的关注很不够。现在看来,当代文艺学的革新和建设,要从深入研究文学现状和现实问题入手,以回答、解决现实问题为根本目的。概而言之,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则指导下,立足于经过百年、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逐步建构起来的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两大理论资源,用以应对、回答、解释、解决文学的新现实和新问题,在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逐渐结合过程中综合创新,努力使古今、中西相融合,从而使新世纪文艺学一方面具备源源不断的现实依据,另一方面在理论建构上能够不断破旧立新,在创新中逐步完善,在动态建构中取得与文学现实和实践的相对平衡,进而使文艺学的学科建设获得新的生机,产生新的活力。

    注释:

    ①④⑥⑩13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文艺研究》2004年第1期。

    ②⑤金元浦:《当代文学艺术的边界的移动》,《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③⑦11见拙文《文学的边界就是文艺学的边界》,《学术月刊》2004年第2期。

    ⑧参阅陶东风:《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日常生

    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移动的边界与文学理论的开放性》,《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开放文学理论》,《文学前沿》第9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

    ⑨141517金元浦:《重构一种陈述——关于当下文艺学的学科检讨》,《文艺研究》2005年第7期。1226本文关于文化研究方面的材料均采用陆扬、王毅的新著《现代性与文化研究》中的有关章节,该书近期即将正式出版,在此谨向两位作者表示感谢。

    16参阅钱中文《文学原理——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0—101页;王元骧《文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0页。

    18金元浦:《博弈时代中国文艺学的勃勃生机》,《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

    19参阅拙文《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参阅王纪人《对当代中国文论有效性的质疑与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赵志军《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教育的困难》,以及《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关于“理论过剩”问题的一组讨论文章,等等。

    21参阅拙文《命名的‘情结'》,载论文集《理解与对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22吴义勤:《批评何为?——当前文学批评的两种症候》,《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

    23参见陶东风、罗靖《身体叙事:前先锋、先锋、后先锋》,《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王杰泓、张琴《身体写作:一种“野蛮主义”的现代性》,《唐都学刊》2005年第21卷第6期等。

    24黄鸣奋:《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1—152页。

    25潘嘉:《“博客”:文学表达的新空间》,《文汇报》2005年12月3日。

    2728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理论之后〉的启示》,《社会科学报》2005年12月1日。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