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谈谈汉代《谷梁》学一度…
从朱光潜“接着讲”——…
“工作而等待”:论四十…
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之回…
最新热门    
 
陶学一百年

时间:2009-8-8 16:46:18  来源:不详
李华(首都师大)《我对陶学研究的几点希望》的书面稿,由陈忠代为报告,他俩因病未能赴会。中日首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文集,《九江师专学报》以1998年增刊形式出版。
    《九江师专学报》对陶学研究起了促进作用。该学报于1984年始在全国独家开辟“陶渊明研究”专栏,主编陈忠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办刊,精心策划与编辑,十数年如一日,求新求变求实,使之成为发表研陶最新成果的一块耀眼的学术园地。据统计资料表明,《九江师专学报》从1984-1997年间共发研陶论文100余篇、陶学评论32篇、动态研究资料13篇,共计142篇,约占全国同期发表研陶文稿的16%。(注:李华《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九江师专学报》的功绩还表现在它在刊出陶渊明为人为文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有关陶学史的论文,即钟优民的《历代陶学研究概述》。渊明逝世一千五百多年以来,虽然曾有过几次研究高潮,但至现在未见陶学史的著作。钟优民的《历代陶学研究概述》,可视为陶学史著作的雏型,具有首创之功。尽管钟优民在该刊连续五期发表此论文,但由于篇幅所限,难以尽意;不过,在论述封建社会的陶学研究方面,其纲目还是较为清晰的。遗憾的是,该文对近百年来陶学史的重点体现不够充分,像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王瑶等一些陶学研究者的业绩未能重点反映出来。
    在钟优民之后,魏正申论述了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的“四次大开拓”,也属陶学研究之研究,其大方向是正确的;遗憾的是遗漏了陶学史上两位贡献突出的大家——朱光潜和逯钦立先生。
    纵观陶学研究的第四阶段(1978-1998),陶学研究成果可谓空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此期间有30多位研陶者,出版了近40部著述;它较陶学研究第一次高潮的唐、宋600年间的20部著作多了一倍;接近第二次高潮(清代近270年间)的著述的三分之一;即便是近代(民国37年间)出版的22部著述,加上大陆从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出版的6部著述,也无法与这20年成果相比美。(注:李华《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陶学研究第四阶段,不仅研究著作数量空前,其质量也相当高。以40部著述而言,或对渊明及其著作进行重点论述,或作全面论述;或偏重于思想方面,或侧重于艺术方面;或从美学方面论述渊明作品,或专门探讨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或采用赏析形式,或采用评传形式;或撰浅注,或编注选本。总之,近20年的陶学研究,确实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论著质量普遍提高的同时,逯钦立以其校注《陶渊明集》的功力和论文深度,成为陶学大家;袁行霈以其哲学、美学的专长及论文的深度与新角度,使其专著《陶渊明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综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陶学百年研究的两个特点值得重视:
    其一,继宋代和清代曾出现两次陶学研究高潮之后,于20世纪末叶(1978-1998)又出现了陶学研究的第三次高潮。此次高潮仅以出版近40部著述的数目而论,比近代(民国37年)出版的22部著述,加上大陆1949年—1977年共为66年出版的6部著述,要高出许多。第三次陶学研究高潮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政治安定,思想解放。
    其二,在一百年陶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多位陶学研究成就显赫者。他们是: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王瑶、袁行霈。这几位陶学成就显赫者的共同特点,是国学基础的功力深厚,都精通古代的文史哲。不同点为梁启超吸收了西方的政治学和文艺学;朱光潜吸取了西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逯钦立长于清代朴学中的校勘学,并加以发展;王瑶长于以史治文学和熟练地运用唯物史观;袁行霈长于中西美学。他们的共同点加上各自专长,使他们终于成为近百年来几位陶学研究成就卓越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