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北宋初年的七言绝句
论“南施北宋”与复社关…
从“文不换武”现象看北…
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
“变旧声作新声”——柳…
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
论“北宋风流”——从王…
论北宋后期辞赋的特征
北宋末山谷后学的双重整…
北宋“说三分”起源新考
最新热门    
 
北宋潜邸出身将领述论

时间:2009-8-8 16:47:29  来源:不详
关键时刻,代表军队支持过寇准,可谓功不可没[77];张凝颇有战功,“忠勇好功名,累任西北,善训士卒,缮完器仗”[78];石普敢战,“倜傥有胆略,凡预讨伐,闻敌所在即驰赴之。两平蜀盗,大小数十战,摧锋与贼角,众推其勇。颇通兵书……”。当宋真宗君臣狂热地大搞祥瑞、天书活动时,石普上书反对,请求加强西北防御,结果遭到贬逐[79];裴济虽然出身宋太宗藩邸,但其为人行事却与前述柴禹锡 、傅潜等同僚不同。据记载:“济少事晋邸,同辈有忮悍者,济屡纠其过失,被谗,出补太康镇将”。咸平时,裴济出守西陲重镇灵州后,在外援几乎断绝的情况下,“谋辑八镇,兴屯田之利,民甚赖之”,前后坚守两年之久。最终“城陷,死之”[80]。但类似将领在赵光义潜邸出身者中实在太少。以后,宋真宗也不得不承认: “ 太宗所擢甚众,而优等者惟(张)凝与王斌、王宪等数人。 ”[81]

  宋真宗潜邸出身的将领,其事迹、表现与乃父时代大致雷同。王继忠因藩邸背景而迅速迁至领兵大将,但缺乏战场和用兵经验,遂在与辽军的望都之战中,兵败被俘[82];张耆既无战功,又无谋略,在 任马军都帅时,还因选兵处置不当几乎引发兵变[83]。张氏入主枢密院后,只会坐享厚禄,又品行低劣,贪财吝啬[84];杨崇勋以好攻讦出名,“人以是畏之”,然无他才能,又性贪鄙[85]。至于宋祁所谓杨氏历任要职,“皆国家腹心柱石,天下所以安危者”云云,不过是拿人钱财,替人隐讳而已,倒是“公既藩邸雅旧,故敢言无所回隐”之语,才道出了些许真相[86];夏守恩、守赟兄弟,一个贪财不法,被除名编管,另一个出任对夏前线主将,却“ 性怯寡谋,士卒不附”,“既为天下笑”[87]。 对于这些将领,当世史家只能无可奈何地说:“耆、崇勋材质庸下,致位将相,盖出幸会云。”[88]而元人修史时则鄙视道:“耆、崇勋、二夏奋阘茸,位将相,皆骄侈贪吝,恃私恩,违清议,君子所不取也。”[89]刘谦作为高级将领,实在于史籍中难觅足称道的事迹,于是仅留下这样的评语:“虽乏奇功,而亦克共乃职,能寡过者也。”[90]蔚昭敏略有边功,高化不过“谨质少过,驭军有法”[91];阎日新“起胥史,好云为以进取”,惟以逢迎宋真宗为能事[92]。

  宋仁宗朝及其以后的藩邸大将郭承祐、张孜(茂实)、安俊、夏随及高俅之流,其所作所为更令人失望。如郭承祐“骄侈狡狯,所至多兴作,为烦扰,又好言事,指切人过失。时谓之武谏官”[93],又有贪污劣迹, 故被认为是“闟冗小人”[94]。 更重要的是,郭氏不是称职的军事将领,他在出任并代副都部署兼知代州时,监察御史包拯便指出:“按累任无状,朝野佥知,物议喧然以为不可。”[95]张孜出任三衙大将和地方长吏,安俊、夏随历仕边关守将,但皆无明显事迹可称,所谓“张孜虽称持重,迹其所长,无足取者”;安氏则“无多战功”[96];夏随不过“在边陲无多战功,然慎重少过”[97]。至于 高俅之无能与胡作非为,更与武将的角色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存在着重用潜邸出身将领的现象,为中国历史上所少见。这些胥史、卫兵乃至于仆从之类的潜邸亲随,虽然大都明显地存在着素质低下的问题,但在主子称帝后,却往往自恃特殊背景,不注意改善自身素质及条件,遂产生出无能、拙劣的表现,从而对当时的军队和国防造成了颇大的消极影响。北宋诸帝明知潜邸出身将领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仍然重用这些攀龙附凤之辈掌握军队,正是当时君主政治过度独断、狭隘和专制的时代特征下不可避免的产物,而这一现象也是中国封建专制集权体制下“任人唯亲”弊端的突出反映。

注释:

[1]张方平:《乐全集》卷二四《论除兵官事》。

[2]司马光:《上神宗论郭昭选除阁职》,《宋朝诸臣奏议》卷六九《百官门·谨名器》。

[3]《宋史》卷二六○《李怀忠传》。

[4]《宋史》卷二六○《米信传》《崔翰传》《田重进传》。

[5]《宋史》卷二七四《史珪传》。

[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太平兴国二年正月癸酉。(以下简称《长编》)

[7]《长编》卷一九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戊申。

[8]《丁晋公谈录》。

[9]《宋史》卷二六八《柴禹锡传》。

[10]《宋史》卷二六八《杨守一传》;王称:《东都事略》卷三三《杨守一传》。

[11]《宋史》卷二六八《赵镕传》。

[12]《宋史》卷二六八《王显传》。

[13]《宋史》卷二七九《傅潜传》。

[14]《宋史》卷二七九《戴兴传》。

[15]《宋史》卷二八九《高琼传》。

[16]《宋史》卷二八九《葛霸传》。

[17]《宋史》卷二七八《王超传》。

[18]《宋史》卷二七九《王汉忠传》。

[19]《宋史》卷二五四《赵晁传附延溥》。

[20]《宋史》卷二八○《王荣传》。

[21]《宋史》卷二七九《王能传》。

[22]《宋史》卷二七九《张凝传》。

[23]《宋史》卷二七五《郭密传》。

[24]《宋史》卷二七五《傅思让传》。

[25]《宋史》卷二七五《李斌传》。

[26]《宋史》卷三二四《石普传》。

[27]《宋史》卷二八○《裴济传》。

[28]《宋史》卷二八○《李琪传》。

[29]《宋史》卷二六一《张铎传》。

[30]《宋史》卷二八○《王荣传》。

[31]《宋史》卷二七九《王继忠传》。

[32]《宋史》卷二九○《张耆传》,另见《长编》卷四三咸平元年四月甲辰。

[33]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

[34]《宋史》卷二九○《杨崇勋传》。

[35]《宋史》卷二七五《刘谦传》。

[36]《宋史》卷二九○《夏守恩传》。

[37]《宋史》卷二九○《夏守恩传附守赟》。

[38]《宋史》卷三二三《蔚昭敏传》。

[39]《宋史》卷三○九《阎日新传》。

[40]《宋史》卷三二三《高化传》。

[41]郭倪:《侍卫马军司题名记》,载于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官守志·侍卫马军司》。

[42]《长编》卷一二六康定元年正月壬午。

[43]《长编》卷五九景德二年正月甲寅。

[44]《宋史》卷二五二《郭从义传附承祐》;宋祁《景文集》卷三三《赐郭承祐批答》 。

[45]《宋史》卷三二三《安俊传》。

[46]《宋史》卷二九○《夏守恩传附随》。

[47]《宋史》卷三二四《张孜传》。

[48]司马光:《上神宗论郭昭选除阁职》,《宋朝诸臣奏议》卷六九《百官门·谨名器》。

[49]《长编》卷二三○熙宁五年二月 癸亥。

[50]慕容彦逢:《摛平堂集》卷四《观察使冯世宁可节度观察留后制》。

[51]李若水:《忠愍集》卷一《驳不当为高俅举掛札子》。

[52]《宋史》卷三○八《张煦传》。

[53]《宋史》卷二八○《王荣传》。

[54]参见邓广铭《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问题辨析》,载于《邓广铭治史丛稿》第495~50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宋史》卷二九○《夏守恩传附守赟》。

[56]《长编》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二月庚午、辛未;《宋史》卷二五七《王仁赡传》。

[57]《宋史》卷二五七《楚昭辅传》。

[58]《长编》卷四乾德元年八月壬午、卷一五开宝七年二月庚辰。

[59]《宋史》卷二五七《李处耘传》。

[60]《宋史》卷二五九《张琼传》。

[61]《宋史》卷二六○《杨信传》,并参阅拙作《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第17~18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2]《隆平集》卷九。

[63]《宋史》卷二六八《柴禹锡传》。

[64]《宋史》卷二六八《王显传》。

[65]《宋史》卷二六八《赵镕传》《杨守一传》《张逊传》。

[66]《宋史》卷四七○《佞幸传·弭德超》;张鎡《仕学规范》卷一○引陶乐道《王氏谈渊》。

[67]《宋史》卷二六八《周莹传》;《东都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