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金融危机形势下弘扬儒家…
谈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传统…
从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简论“诗亡”与“《春秋…
从儒家思想看《水浒传》…
先秦诸子的救灾观
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
最新热门    
 
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问题的探讨

时间:2009-8-8 16:47:45  来源:不详
,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的理想音乐形态,又进而提出“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最高音乐美学标准,这之中,孔子所描述的理想音乐是理想人格的直接而形象的表达,孔子希望用这种具有美好人格特点的音乐去感染人,教化人,使人逐渐形成美好的人格,达到儒家所认为的君子甚至是圣人的状态。学习一端的另一方面,对于文本的感受,即诗教,虽然,相对于乐教来说处于次要的地位,但在先秦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运作模式中也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诗教在先秦儒家那里是以引申的方式开展的,即通过对《诗三百》内容的合理得引申以明确《诗三百》中所传达的意义,并通过对这些意义的感受和体悟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对于诗的意义的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对与此诗相应的音乐的理解。在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场合中,诗教的“引申”环节就显得犹为重要,盖以儒家要义需要以此方能显现。《论语·八佾》中录了孔子对诗义所作引申的案例: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是对美貌女子的描状,但孔子以绘画解之,并且在子夏的启发下将之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即做人先要有美好的品质,然后再去作其他与此相关的事情。显然,孔子做了二次引申,才得到儒家要义。这种以引申甚至不惜多次引申以求儒家要义的方式在先秦儒家内部开拓的方式中是允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其目的正是以此来达到使人能够具体形象地感受和体悟儒家大义而获得人格的升华这一内部开拓的目的。相对于学习一端来说,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因素运作模式中的“行为”一端则更得是在实践中完成,其方式为“体会”,即通过日常行为的实施,从中感悟到儒家大义从而以此自省来完成自我人格的建构或提升。这在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因素运作模式中是最为落实的,较之学习一种方式更为具体客观。这种运作模式以具体的现实实践为核心,通过对此一实践的解读而获得感悟。《论语》中对这种运作模式有诸多记载,如《学而第一》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为谓之学矣!”,这里子夏对事奉父母,为君主效力和与朋友交往,三件人情中事进行了解读,并得出“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三条准则。此三条准则非亲身实践不能得出,而主体在得出此三条准则之后,以此为心中永恒的规范,时刻以心体会之,从而使自我人格得到提升。再如《里仁第四》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此处孔子对仁者与不仁者,作出了判断,认为不仁者不可以长时间的处于穷困,也不可以长时间的使之纵乐,而仁者则是安守“仁道”的。由此得出“居仁为美”,即选择住所应该是靠近仁者的。这一点也必须亲身实践之后才能得出,而始终将之作为心中不变的追求和准则,则可终身不离仁从而达到自我人格的永恒的提升。由此可见,“行为”一端在先秦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运作模式中以其具体、真实、深刻的特点与“学习”一端分庭抗礼,而就先秦儒家内部开拓的本身来说“学习”一端是更为接近内部开拓的性质的。

  由以上对“学习”与“行为”二个先秦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运作模式的考查可以看出现实行为在实现先秦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先秦儒家内部开拓因素的理论存在提供了根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先秦儒家思想的内部开拓因素的存在,经过对儒家思想学术理路历史发展形态和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学术理路的考查,最终得以成立。而同时,这一因素又以“学习”和“行为”二个极为现实的模式得以实现,这一实现不仅使先秦儒家思想内部开拓因素的存在状态在先秦一世由潜隐走向显在,同时也使这一因素在先秦的理论存在更为落实!

参考文献:

[1]吴根友:《道义论——简论孔子的政治哲学及其对治权合法性问题的论证》[J],《孔子研究》,二○○七年第二期,第一九页。

[2][晋]葛洪:《西京杂记》[M],三秦出版社,二○○六年一月第一版,第二四一页,“董仲舒答鲍敞问京师雨雹”

[3][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第二十六》[M],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一版,第二五一五页。

[4]龚鹏程:《汉代思潮》[M],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第1版,第23页,“自然气感的世界”

[5]蔡方鹿:《论邵雍经学的义理化倾向及其历史地位》[J],《中州学刊》,2007年3月第2期,第144页

[6]何俊:《南宋儒学建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7页,“第一章:王学与洛学的消长与南宋儒学的开始”

[7]何俊:《南宋儒学建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7页,“第三章朱熹:知识、理论、行动”

[8][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第一七页,“中庸章句”

[9][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第一七页,“中庸章句”

[10]何俊:《南宋儒学建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36页,“第二章:洛学的合流”

[1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第四八页,“论语集注卷一·学而第一”

[1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第三页,“大学章句”

[13]李景林,田智忠:《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90~91页。

[14]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57页,“上篇 第三章王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嬗变”

[15]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1页,“上篇 第三章王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嬗变”

[16]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21页,“中篇 第二章分化变异的思想基础”

[17]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37页,“中篇 第三章各流派的主旨与纠葛”

[18]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38页,“中篇 第三章各流派的主旨与纠葛”

[19]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部曲:古代、近代、现代》[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1页,“孔子再评价”

[20]《礼记·乐记第十九》(注疏本)[M],中华书局,第一五二七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