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体用总诀『家宅占第…
汉语是世界最先进的语言
10年内全世界爆发一场世…
世界金融危机根源及解决…
警惕:“世界钢铁工厂”…
为“中国有能力领导世界…
江永女书:世界上唯一的…
世界历法
五行神话  第一卷 粉墨…
五行神话 第二卷 乱云飞…
最新热门    
 
世界第三悖论《红楼梦》

时间:2009-8-8 16:47:47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史流传二大悖论,一是克里特人悖论,二是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红楼梦》与这二大悖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世界第三大经典悖论。本文分析了《红楼梦》中“真假”悖论、作者悖论、五个书名悖论。

  关键词:悖论;真假;作者;书名

 

  先看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经典悖论例子。

  1.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

  你说他说的是真话还是谎(假)话。

  这个悖论出自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克里特人伊壁孟德,使得希腊人大伤脑筋,连西方的圣经《新约》也引用过这一悖论。

  2.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

  柏拉图调侃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下面说的话是谎话。”

  苏格拉底回答:“柏拉图上面说的话是对的。”

  谁说的对或错。

  柏拉图、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对后世西方哲学有重要影响。

  对第一例。你说克里特人说的是真话,他说他正在说谎,是说谎话;你说他是在说谎话,他说我是在说真话,我告诉你我正在说谎。这是一个正反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说没有正反答案。

  这是一人一句话直线型矛盾悖论。甲至乙,乙至甲,中间一根←→双向线连着。甲是真,乙是假。甲走到乙,真走到假;乙走到甲,假走到真。真假一家,真假相连,真假相容,真假两面,可以回答正反问题。

  对第二例。柏拉图说苏格拉底下面说的话是谎(假)话,就是说苏格拉底不管说什么都是谎话;苏格拉底说柏拉图上面说的话是对的,就是说柏拉图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柏说的是对的(说苏是说谎话),苏就是说谎话;如果苏是说谎话(说柏是说得对的),那柏就不是对的;柏不是对的,苏就是说真话;苏是说真话(苏说柏是对的),柏又说苏是谎话。谁对谁错,错对互相打架。这是一个小猫咬尾巴转圈的循环论证,错、对、错、对、错、对……,永无止境,永无结果。这是两人两句正反关联的话,是圆圈型矛盾悖论。这个圆圈对、错、对、错、对、错转圈,无头无尾。

  中国伟大名著《红楼梦》和这两个国际经典悖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红楼梦》有三大悖论。

  《红楼梦》作者在文本中明说《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回目)。真事(甄士隐)和梦幻在一起,假语(贾雨村)回忆闺秀(真事),也就是“真假”在一起之意。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书中太虚幻境对联二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有无”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真假有无”对联就类似于线形悖论,“假语真事”就类似于圆圈悖论。对这“真假”第一大悖论的解析容后再谈。这里说明一点,此书所谓假语者,艺术创作虚构想象表现手法也,“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阅人之耳目哉?”当然,此“假语”包括形式的“假”和内容的“假”。

  书中第二大悖论就是作者悖论。书中第一回楔子明文写到:“大块石上,文字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这一段话就是线形悖论,而且这根线上有两个悖论。曹雪芹自己说(他不说就没人知道,就不会有人说)用十年时间增删此书五次,并纂目分回。假如说是增删,原书怎么会没有纂目分回。谁写几十万字上百万字长篇小说不纂目分回,这是一个一般规律。他说别人没有纂目分回那是说的假话,那自己的增删也是假话。反过来说,按古代写长篇小说规律,曹说自己纂目分回就是写书之意。但你写书偏又说是增删,而又是增删五次。自己承认作者又否定。这是一个悖论。另外,很重要一点,此书是“石书”。这块大石是天神女娲炼成的补天之石,是天石神石。“石书”就是天书神书之意。天书神书完美无缺,是天意神意,是不容修改的。修改就是亵渎天神,是绝对不允许的。你也修改不了。曹雪芹说增删修改“石书”,二者必有一是假,或者石书是假,或者修改是假。这段话就是个悖论。当然,此“石书”是作者创作的,但你说修改“石书”这句话本身是矛盾的,是悖论,意思是要读者思之。所以“曹雪芹对石书增删修改、纂目分回”这句话就有两个悖论。曹雪芹说“修改石书”是说了假话,因为“石书”是不用修改的,是不能修改的;曹雪芹说“纂目分回”是说了假话,“石书”应是纂目分回好了的(谁写长篇小说也是纂目分回好了的)。“石书”已纂目分回(文字分明,编述历历),反过来说,纂目分回和“石书”是一块的,也就是说,谁纂目分回谁就写作了此书;也就是说,曹雪芹纂目分回,曹雪芹写作了此书。但是,曹雪芹为什么说自己是“增删”者。所以,这一段话里曹雪芹肯定又否定自己,是一个悖论,或者说是两个悖论。

  作者肯定又否定自己,就像那个克里特人所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谎。”你说作者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是作者在著作权问题上制造的第一个线形悖论。在著作权问题上,作者还和批者制造了第二个圆形悖论。后一个圆形悖论留到后面再谈。我们先谈线形悖论。当然,我们不能单凭这句话本身来判断,这句话本身正反都没有答案。还得找外因外证。

  作者为什么采取这种否定又肯定、肯定又否定的矛盾态度,必有缘故。从否定来讲,第一点,古代长篇小说是一种稗官野史之类的东西,和传统文学诗歌、散文来比,有点上不了台面,历来署名不是很严肃认真。而小说带有虚构、说书色彩,容易和现实对得上号又对不上号,容易引起老百姓及当局不必要的猜测和麻烦。作者所以署名含糊,或干脆用笔名,或干脆瞎编一个号。如除《红楼梦》外,《水浒》作者之施耐庵、《西游》作者之吴承恩也有含糊争议之处。《金瓶梅》作者之兰陵笑笑生明显是调侃之名,不知道是笑谁。作者发出二声笑,是笑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呢,还是笑笑庆莲瓶之人,即你笑他,我笑你;或者是笑笑这两拨人,即又笑前拨人,再笑后拨人。二笑可思。另有《封神演义》《英烈传》《承运传》《三国志后传》等书作者已无考,连个笔名也没留下。第二点,作者在书中明写“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意即此书是石书。石书者,天书也,神书也。所以此书来历就带有浓厚浓重的神话神秘色彩,这是和书中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二仙师一僧一道相呼应的,也和书中的梦幻、宿命、劫数、定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观念相呼应的。当然,这些并不是作者的主体思想。作者意谓此书是石书,这对加强、烘托书中的神秘色彩、梦幻气氛和有好处和效果。作者不愿抹去这种神秘色彩,就不愿明告某某是作者。如果明说是某著,就会冲淡这种神秘、梦幻气氛。所以作者说是“空空道人”抄录回来,由曹雪芹增删十年五次。用工之苦之甚,对得起石书。人神结合,此书来之不易,此书非凡品。这是作者不明言署名之意。

  但是,作者说曹雪芹修改增删石书,那曹雪芹的水平比天神还高了?这是作者曲笔说此书作者还是曹雪芹之意。因为“石书”之说也是障眼法,也是为了便于说事,书总是人写的。曹雪芹能修改“石书”,那作者就是曹雪芹。所以从曹雪芹肯定自己著书权来讲,自己能修改石书,能纂目分回,就是肯定自己是作者。

  以上讲了作者否定自己的两个因素,现在讲作者肯定自己的两个原因,就是作者曹雪芹为什么不愿完全放弃自己的著作权。要放弃很容易,不提“曹雪芹”三字,不提“增删修改、纂目分回”,那此书就成了千古无头案,誓难再破。作者点“曹雪芹”三字,有以下四点因素。一、作者写此书花去十年时间,再加上起意、酝酿、构思、搜集素材等,可以说耗去作者半生年华,熬尽作者所有心血,“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作者是用命换来这本书,所以作者实不甘心自己毫无痕迹,所以作者仍点一个“曹雪芹”,虽言“增删”者,但聊胜于无。,此书带有浓厚的曹家印记,作者点一个“曹雪芹”,留一曹字在书中,后人可以按图索骥,按曹溯源,找到一些曹家史料情况,可达到为曹家传记、鸣冤之目的。、此书带有自传色彩,作者怀念“当日所有之女子”,“记述当日闺友闺情”,作者把自己和这些女子的一些友情爱情记述书中。如果完全否定自己,否定曹家,那这些女子的真实性就要受到怀疑,作者为女子作传的本意就要大打折扣,对不起这些女子的原型,这是作者所不愿的。最后,作者有自己的合理私心,作者也想青史留名,千古流芳,因为作者认为自己写的是一部千古奇书。奇书无著者名,倒真成了“石书”了。所以作者不愿埋没其名,把曹雪芹和石书连在一起,永不磨灭。

  后来,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曹雪芹创作了此书,又把不想隐姓埋名,但鉴于书中所写“石书”情节,以及此书的大家族写实成份,作者就不能写明某某著,就采取了一个折衷办法,说曹雪芹“增删”此书,给人模棱两可感觉。你说是哪一个大家族事都可以,反正是大家族的事。实际上此书不单是写曹家事,当然以曹家为基础,也隐写了一些其它大家族事。曹家没有书中所写这么繁华之极。所以历史上有猜和珅家事、张侯家事、明珠家事等等。如果明写曹雪芹著,读者就只会认定曹家事,这和作者本意相违,就认识不到此书隐写众多大家族事的典型意义。作者特意点“曹雪芹”三字很值得捉摸一下,按“曹雪芹”三字之前后文字分析,就是曹雪芹所著,因为此人能“增删石书”,水平高也,也就是作者之谓也。修改石书是写作石书的一个变相说法,如此而已。所以作者特意制造悖论,让读书人去猜测、索解作者及此书之意义。

  基于以上作者矛盾心理,所以作者肯定否定自己,制造了一个线形悖论,由读者去猜测、考证、索隐。你不能完全肯定,你也不能完全否定,这正达到了作者的目的。作者还和批者制造了著作权第二条圆形悖论。

  曹雪芹否定肯定自己的著作权,但批者却不想否定曹的著作权。有甲戌本早期批者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处加批:“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