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古代男色成罪过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8-8 16:49:30  来源:不详
围内世袭的。由于王权的世袭性、结构性和制度化,才形成了王朝或王权的“正统”意识和“正统”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正统观又是与中原地区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最早出现的王国是夏王国,而且只出现在中原地区。中原所以能最早进入王国形态,其机制主要是由其地理条件决定的。中原为四方会聚之地,也是诸族落邦国冲撞最激烈之地,这一方面使中原地区容易吸收四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因素,对于中原地区经济、技术、文化、宗教的快速成长和提升都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也使中原成为战争和冲突最显著的地区。战争使得邦国中处于萌发状态的王权获得了发展,促进了由邦国走向王国的进程,这就是作为第一个王国亦即原生形态的王国诞生时的环境与机制[12]。

    夏王国诞生之后,天下就出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其政治实体也是多个层次并存,既有位于中原的王国,也有各地的邦国,还有尚未发展为邦国的史前不平等的“复杂社会”(即“分层社会”)乃至平等的氏族部落社会。由于王国与邦国相比,在政治实体发展的程度上位于更高的层次,而且有些邦国与王国还有从属、半从属或同盟的关系,有些邦国对王国处于时服时叛的状态,但中原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已经形成。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王国位于最高的顶点。所以,此时再用邦国或族邦、城邦、城市国家等来代表这一阶段的国家形态,就不如用王国更为合适。

    王权王国之后是帝制帝国,这已不属于这里所要讨论的范围了。用邦国与王国来区分夏王朝与夏之前的国家形态,也就回答了《礼记·礼运》大同世界与小康的家天下的形态划分。家天下是与多元一体的王朝体系一致的,而大同世界则与当时尚未出现王权、也没有统一的一元政治体系相吻合。只是《礼运》中“天下为公”的大同,把那时的社会说成是黄金世界,其想象的成分太多,这些都是不足为据的。

上述之外,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还有许多。诸如社会复杂化的发展动力问题,古环境与气候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宗教祭祀与战争对于国家形成过程的作用问题,各地区区域文化与区域文明形成的过程、机制与特点问题,各区系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以及此起彼伏、势力相互消长等问题,都为学术界所关注,也展开了一些研究。其中,有关地域文化与文明形成的研究,有的地方还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如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成立了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浙江国际良渚文化研究中心,等等。有的地方通过举办一定规模、较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来推动本地的文明与文化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过与地方合作,自2002年7月至2004年9月,先后联合举办了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东方地区、中原地区这五个地域的共五次“文明化进程研讨会”,可以说加强和加深了地域文化与文明化进程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的一个显著亮点。我们知道,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是灿烂多彩的,而它又是由各地域文化所构成的,所以对中国文明的研究必然要走向对中国各地域文明与文化的深入研究。只有经过对各地域文明深入研究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中国文明,我们的认识才将会更加深刻而丰富多彩。只因篇幅及时间所限,对于这些热点与难点问题,只好留待他日再作讨论。

 

   

 

☆代表“”。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J].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04,(4).

    [2]  罗曼·赫尔佐克著,赵蓉恒译.古代的国家——起源和统治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4]  Elman R.Service.Prim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M].New York,1962.

    [5]  Morton H.Fried.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Society[M]. New York:Random House,1967.

[6]  增田羲郎.政治社会の诸形態——特に首畏制社会·地位社会の概念について[J].思想,535,1969,(1);易建平.弗里德的政治社会演进学说[J].古代文明研究通讯,16,2003,(3).

[7]  易建平.酋邦与专制政治[J].历史研究,2001,(5).

    [8]  易建平.弗里德的政治社会演进学说[J].古代文明研究通讯,16,2003,(3).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2002年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发掘[J].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5,200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2003年陶寺城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J].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7,2004,(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J].考古,2004,(2);武家璧,何驽.陶寺大型建筑ⅡFJ1的天文学年代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8,2004,(8);何驽,严志斌,王晓毅.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发现大型史前观象祭祀与宫殿遗迹[J].中国文物报,2004-2-2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2,(2).

    [10]  王震中.略论“中原龙山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A].中国原始文化论集——纪念尹达八十诞辰[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考古取得重要成果[J].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5,200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二里头遗址2003~2004年田野考古新收获[J].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8,2004,(8).

    [12]  王震中.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J].河南大学报,2003,(4).

    [13]  王震中.良渚文明研究[J].浙江学刊,2003,(增刊).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