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春秋二社:作为唐代乡村…
五千春秋话蚩尤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20世纪《吕氏春秋》研究…
试论《恒先》的“自生”
“诗无隐志”章与荀学 …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
最新热门    
 
论《春秋》的性质

时间:2009-8-8 16:49:42  来源:不详
,也无助于历史学科学水准的提高,相反却可能使我们养成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

注释:

[1]关于杜预与《春秋》性质关系的讨论,请参阅笔者《<春秋>为史学著作说质疑:兼论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一文,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

[2] 关于“古史辨”派与《春秋》性质关系的讨论,请参阅笔者《“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一文,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钟肇鹏.论“经”和“史”[A] .求是斋丛稿[M] .成都:巴蜀书社,2001.

[3](清)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钱玄同.论获麟后《续经》及《春秋》例书[A].古史辨(第一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55-158.

[7]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刘节. 中国史学史稿[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9]李宗侗.中国史学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10]金毓黼.中国史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1]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严正.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1.

[13]朱本源.孔子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J],史学理论研究,1994,(3):5-14.

[14]张晓松.关于史学传统继承问题的思考[J],上饶师专学报,1994,(1):30-34.

[15]耿天勤.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J], 山东师大学报,1998,(2): 52-54.

[16]毛曦.孔子——中国史学、东方史学之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3): 24-29.

[17]郑先兴.史家动机论[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1-35.

[18](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9]吕思勉.吕著史学与史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1]蒋庆.公羊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2]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3]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法]J·勒高夫等.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5][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6]仓修良、魏得良.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7]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