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楚簡《恆先》“詳宜利巧…
楚簡《周易》校釋記(二…
楚簡《周易》校釋記(一…
楚簡《魯邦大旱》“重命…
楚簡〈緇衣〉與〈語叢四…
《離騷》“三后”即新蔡…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
楚簡《恆先》“祥義利巧…
楚簡《昭王與龔之脽》補…
最新热门    
 
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

时间:2009-8-8 16:49:49  来源:不详
,古文閒。”疑當訓為安閒。

按:馬先生讀為“間”是正確的。但對於的字形及其來源,有待補充。《說文·門部》所收“閒”的古文與簡文字形稍異,前者從門從外,後者從門從,所以二者不能直接等同。

郭店楚簡《老子》甲第23簡有“”字,與所從部件形體相同。與今本《老子》對照,“”即“間”字。故亦“間”字。大概是從門,聲。閒,為會意字。凡象形、會意之字往往有後起之形聲字予以替代。《說文》所錄閒的古文,段玉裁已指出其字形各本皆誤,今似可據楚文字以正之。 

季旭昇先生讀為“謀治”。

按:疑讀為“謀始”,《周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孔疏:“凡欲興作其事,先須謀慮其始。” 

韻部

廖名春先生:逸詩的每章都是句尾隔句押韻。第一章押陽部(梁、英、長),第二章押魚部(渚、虎、藇、下),第三章“澫”、“萬”為元部字,“貝”“大”為月部字,屬於月元通韻。

按:前文已述,“澫”、“萬”俱讀為“厲”,故第三章亦一韻到底,俱押月部。

此詩以押偶句韻為主,唯第二章首句“交交鳴烏”之“烏”亦入韻。

章意

按:此詩首章讚美君子德如玉石之美,君子相好、相師,見賢思齊,涵養心性,以德潤身,故能使英才之間關係和諧。

次章讚美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威儀棣棣,君子相好,互為楷式,故能使公卿大夫之間關係和諧。

末章讚美君子文質彬彬,君子相好,能夠砥礪品德,切磋學問。故能使尊卑之臣之間關係和諧。

此詩各章分別從德、儀、才三個方面對君子展開讚美,層次分明。                

餘論

《交交鳴烏》每章以“君子相好”一句為界,前半部分都可以從《毛詩》中找到與之結構類似的詩句,如

交交鳴烏       雝雝鳴雁(邶風·匏有苦葉)

集于中梁       集於中澤(小雅·鴻鴈 )

愷悌君子       豈弟君子(大雅·旱麓)

如玉如英       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但自“君子相好”起,詩句的用詞和語法都與《毛詩》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現象與後世的擬《詩》頗為接近。所以,筆者推測楚簡佚詩很可能並非刪詩的孑遺,而是《詩經》定本形成之後,由戰國時誦習《詩經》的儒者所擬作。

《交交鳴烏》在語言方面明顯受《雅》詩的影響。以“豈弟君子”“君子相好”兩句為例進行分析:

1.“君子”是《詩經》中的高頻詞,據向熹先生統計,做“古代統治者(天子、諸侯、卿大夫)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這個意義的“君子”在“頌”中僅1見,《風》中27見,而在《雅》中則126見。[8]

2.“豈弟君子”是《詩經》的常語,但只出現在《雅》中,凡17見。

3.“相好”一語,《詩經》中僅兩見,《邶風·日月》:“逝不相好。”《小雅·斯幹》:“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而從另一首佚詩《多薪》中“兄及弟淇,鮮我二人”推斷,“相好”一語來源於《雅》的可能性最大。

從思想內容看,《交交鳴烏》的主題讚頌君子相好,互為楷式,使各種人際關係和諧,反映了貴族所推崇的禮樂精神與道德風貌。這和《雅》詩中的宴飲詩(如《鹿鳴》《桑扈》《頍弁》等)的主題非常接近。

可見,《交交鳴烏》無論是語言,還是思想都受《雅》詩的影響很深。詩言其志,《交交鳴烏》的作者大概是一位楚國貴族。

楚國的貴族教育,歷來都非常重視對《詩》的傳授。《國語·楚語》:“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問于申叔時,叔時曰:‘……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而耀明其志。’”楚簡《詩傳》的發現也證明,戰國中期時,楚國的《詩經》傳授非常發達。更為重要的是,楚國貴族不僅誦詩,而且作詩。屈原的早期作品《橘頌》就是一篇帶有明顯“《詩經》體”特徵的四言詩。

和《交交鳴烏》相比,《橘頌》共36句,《交交鳴烏》共30句,二者長度接近,也都使用比興手法。但內容與體式方面,《橘頌》比《交交鳴烏》有所突破。《交交鳴烏》重章疊句,形式更接近《詩經》;《橘頌》則突破了重章疊句的限制,全詩分前後兩部分。內容上,《交交鳴烏》以讚美君子為主,與《雅》詩頗類;而《橘頌》則以詠物為主。根據文學發展的一般通例,《交交鳴烏》應當產生在《橘頌》之前。

李零先生認為上博簡的墓葬年代大約在前400-前300年之間,屬於戰國中期,基本上早於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9]因此,《交交鳴烏》的發現,為我們填補了從《詩經》到楚辭文體發展的過渡環節——擬《詩》體。清儒所輯的佚《詩》中或許就有此類作品。正是有了像《交交鳴烏》這樣成熟的擬《詩》體作品的出現,才有可能為後來屈原創作突破《詩經》體的四言詩奠定基礎,並進而影響到騷體的形成。這對於我們加深理解風、騷文體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楚簡佚詩的發現,還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以往對先秦文學史的認識。從“詩三百”到屈賦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並不是一個缺乏文人詩歌創作的空白時期。“詩三百”由於儒家的廣泛傳播,不僅取得“經”的地位,而且還成為文學的典範,對戰國時代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楚國的儒者、貴族在誦習《詩經》的同時,也嘗試著仿照《詩經》體進行創作,並注重與民間的楚歌結合、改造,對楚辭的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注釋:

[1]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173-177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廖名春《楚簡〈佚詩·交交鳴鳥〉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2。

[3]季旭昇《〈上博四·佚詩·交交鳴烏〉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5。

[4]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334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5]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2005-02-15。

[6]秦樺林《上博簡〈孔子詩論〉辨證》,長沙:《古漢語研究》,2003年第2期。

[7]秦樺林《釋》,簡帛研究網,2004-08-17。

[8]向熹《詩經詞典》(修訂本),341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9]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330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