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武汉最大规模楚墓开棺 …
楚简《周易》初读记
读上博简《中弓》札记四…
楚简《周易》“不家而食…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
楚简《恆先》初探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
楚简《周易·大畜》卦再…
楚简《周易·颐》卦试释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
最新热门    
 
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

时间:2009-8-8 16:50:03  来源:不详
司,偕上偕下。

交交鸣鸟,集于中漫。恺□□□,□□□贝。君子相好,以自为慧。恺豫是好,唯心是励。间关 司,偕少偕大。 

马先生考证是精审的,但由于其为学谨严矜持,有些看法并没有全盘托出。因此,笔者可再做些补充。

首先,第一章有残文,当补两句八字。

第二章从“交交鸣鸟”至“皆上皆下”是十句,“恺豫是好”后,“皆上皆下”前有“唯心是藇。间关司”两句八字。第三章从“交交鸣鸟”至“皆少皆大”也是十句,“恺豫是好”后,“皆少皆大”前有“唯心是万。间关司”两句八字。因此,第一章也当是十句。马先生虽然没说第二简“谐华谐英”前残文的内容,但从其《说明》“原诗分三章,章十句” [9]来看,实质也承认第一章当为十句。第一章现存八句,显然,残损了两句。

这残损的两句八字,有可能都在第二简残损的上端;也有可能第一简残损的末端有几字,第二简残损的上端有几字。不过,即使是后者,第一简残损的末端也只能有一、两字,不可能更多。这可从各简残存的长度及其字数进行比较。

从第二章“唯心是藇。间关司”和第三章“唯心是万。间关司”来看,残损的两句可补出“唯心是□。间关司”七字,剩下的一字如何补,值得研究。

从用韵来看,逸诗的每章都是句尾隔句押韵,一韵到底。如第二章第二句句尾“渚”、第四句句尾“虎”、第八句句尾“藇”、第十句句尾“下”为韵,上古音皆为鱼部。

第三章第二句句尾“澫”、第四句句尾“贝”、第六句句尾“慧”、第八句句尾“万”、第十句句尾“大”为韵,“澫”、“万”为元部字,其余皆为月部字,属于月元通韵。

而第一章第二句句尾“梁”、第四句句尾“英”、第六句句尾“长”、第十句句尾“英”为韵,皆为阳部字。因此,所残损的第八句句尾字也当为阳部字。

从句式上看,“惟心是□”是强调句,即“惟□心”,所残字为动词无疑。

而“向”、“行”皆为阳部字。文献有如下的记载可以参考: 

夫善恶不空作,祸福不滥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新语·思务》)

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徒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淮南子·原道》)

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文子·道原》) 

从“君子相好”等文句看,似乎选择“向”字更好。“惟心是向”与《新语·思务》的“唯心之所向”也义近。因此,第一章所残的两句八字可补为“惟心是向。间关司”。

其次,第二章残文还可续补一字。

马先生将第二章所残的六字补出了“相好,以自为”五字,但认为“末一字则未可知”。[10]其实这“末一字”也还是可以推敲的。

如上所述,现存第二章句尾的押韵字皆为鱼部字,残损的第六句句尾字也当属鱼部字。马先生又认为第二章歌咏“君子”“若虎若豹”的威仪。[11]据此,我们可以试补为“雅”字。从“威仪”的角度而言,“君子相好,以自为雅”,就是各自都要求自己遵礼而行,文质彬彬。也即《论语·雍也》篇“子曰”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再次,第三章的残文也可试补。

由于第四简上端残损,第三章的三、四两句各少了三字。这六字的残文,至少有三字是可补出的。

从第三简末端的“(恺)”字看,第三章第三句可补出“俤”字。

从第一章“若玉若英”、第二章“若豹若虎”来看,第三章第四句的第一、第三两字皆当为“若”字无疑。

其它的三字,也还可继续推敲。

由于第二章第三句的“”两字尚未释出,第三章第三句的三、四两字就难以推测。但早期文献“岂弟”或“恺悌”一般用来形容“君子”,很少挪作他用。据笔者的初步统计,先秦文献里“岂弟君子”十七见,“恺悌君子”十见。此外,《诗·齐风·载驱》“齐子岂弟”一见,《诗·小雅·蓼萧》“孔燕岂弟”一见,《诗·大雅·旱麓》“干禄岂弟”一见,《国语·周语下》引《诗·大雅·旱麓》“干禄恺悌”一见,《左传·襄公十四年》有“成恺悌”说,《吕氏春秋·不屈》有“恺悌新妇”说。这全部的三十三例中,“岂弟”或“恺悌”修饰“君子”的有二十七例,其它有四例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齐子岂弟”、“孔燕岂弟”、“干禄岂弟”、“干禄恺悌”,一例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成恺悌”。这些,都可以存而不论。惟一的例外是“恺悌新妇”说。我们可以看看《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的原文: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白圭无以应。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巨,新妇曰:‘蕉火大巨。’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诗》岂曰‘恺悌新妇’哉﹖”诽污因污,诽辟因辟,是诽者与所非同也。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而诽之,因自以为为之父母,其非有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 

惠施批评白圭“新妇”的譬喻,认为《诗》只有“恺悌君子”说,没有“恺悌新妇”说。这说明“恺悌新妇”说是不能成立的。由此看来,上古文献习惯用“岂弟”或“恺悌”来修饰“君子”,目前尚难找出其它的反例。因此,笔者怀疑简文“”也还是“君子”的异文。如果这一推测能坐实,那第三章第三句的三、四两字也还当补为“君子”。

剩下的第三章第四句的第二字,从第二章的“豹”“虎”并称来看,也当与“贝”义近。可试补为“珠”。

这样,第三章的三、四两句,就是“恺悌君子,若珠若贝”了。 

二  诗文试释 

马先生对诗文的注释,大体可从。但也有一些小地方容或可以补充、商量。

“君子相好”,马注:

《诗·小雅·鸿雁之什·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相好”言兄弟不相疑。[12]

案:“兄弟不相疑”是“相好”在《诗·斯干》一诗里的具体义,这是从反面定义。其一般义就是交好。如《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吾两君不相好,百姓何罪﹖”《管子·轻重丁》:“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论议互语[13],终日不归。”这里的“相好”都是互相友好的意思。简文“君子相好”也当是交好、互相友好义。

“以自为 ”,马注:

“ ”,从厂、从长,字书所无,读为“长”。《广雅·释诂》云“长”有“善”、“常”“老”、“久”等义,此当取“善”义。《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

案:马说是。但“以自为长”之句意仍欠清楚。早期文献里类似的句子颇多,如:

夏,齐姜薨。初,穆姜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与颂琴。季文子取以葬。(《左传·襄公二年》)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天下》)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管子·桓公问》)

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

当今之世,丑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自为辟。(《淮南·泰族》)

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史记·秦始皇本纪》)

所谓“以自为榇与颂琴”,即“为自己制作了内棺和颂琴”[15];所谓“以自为方”,即“自己以为这就是道”[16];所谓“以自为戒”,即“自以为戒”[17],作为自己的警戒;所谓“以自为力”,即“以为自力”,把它当作自己的力量;所谓“以自为解”,即为自己作解释;所谓“以自为辟”,即给自己作辩护[18];所谓“以自为纪”,即为自己作纪念。而简文“以自为长”与上述例句意思颇为不同。“以”,犹“使”或“令”。《书·君奭》:“我不以后人迷。”《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高诱注:“以犹使也。”“为”,可训为“趋”或“求”。《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荀子·王霸》:“将以为乐,乃得忧焉;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哉!”[19]“为利”,趋利,求利。“为乐”,求乐,取乐。“为安”,求安,取安。“为福”,求福,取福。而简文“以自为长”即“以自为善”,使自己求善、趋于善。与《论语·学而》篇比较,简文“君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