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思想界的章鱼——伪自由…
美国“自由市场”“自我…
美国“自由市场”:“缺…
美国“自由市场”:“缺…
作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
学科级别:左右学术命运…
文化变迁与民俗学的学术…
中国故事学二十年学术评…
【施爱东】学术共同体的…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研究…
最新热门    
 
学术自由与政治

时间:2009-8-8 16:51:10  来源:不详
   3、政治的宗教化让政党扮演了教会的角色,教会不会犯错误,党也永远正确。党员会错,但是党不会错。历史的错误被认为是个人凌驾于党之上。但是从来没有追究到这个组织的原则是否被真正得到坚持和贯彻。
    4、国家和政党都不该被神化。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工具性的,不是真正的主体,然而一旦这种“第二性的、人的创造物”获取了主体的地位,会造成对的主体替代和异化。其实质同样是“工具对人的异化”。
    5、政治的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高于知识的位置,成了衡量人的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这种政治的等级制是一种突破,也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使个体意识复苏。
    6、科学真理与神学真理无关。在神学的领域,真理只有一个:“信仰先于知识” 。而在科学领域,“实事求是”是唯一的真理和标准。
    7、政党的构成分子需要进行改革。在革命年代需要把政党建成一个“革命家的组织”,而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年代,则应当把政党建设成一个“社会活动家的组织”。在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中是不可能爆发革命的。
    8、作为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思想自由是其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源泉。对舆论和媒体的控制,以及对学术的过多干预,只会扼杀了学术,消灭了真理。其结果只能象费希特所说的:“一个失魂落魄、没有神经的时代受不了任何情感、感情和思维的各种表现;它以犹豫忐忑、表示羞愧的呐喊,把它自己的视线避开一幅只能看到自己麻木不仁和卑鄙可耻的画面,一切强有力的和高尚的东西对它产生的影响就像对完全瘫痪的人的任何触动一样,无动于衷。”
    9、做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坚持一种逻辑一致,即:当我们告诉人民“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时,不应该告诉他们“按党的指示办事”,而是“党按照人民的指示办事”,然而这一逻辑性的原则现在似乎被改为:“一切权力属于党,党代表人民”。
    10、个人不是国家的财产。在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法律赋予我们自由言论的权力,我们必须去维护这种权力,如果放弃,那么其实放弃的是做人的权力。
    11、学术自由是个文明时代不需要争辩的论题,但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形态下,这一问题仍未实现。
    12、执政党应该信任人民,正如人民对她的信任一样,而不应该打着革命或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去压制他们的声音。自觉得坚持政党和国家权力在来源和使用上的逻辑一致性,是对政党的自救。
    13、限制国家和政党的权力是必要的。这一点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的西方社会科学在认识上是一致的。群体的存在是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群体的存在危机成员的存在,那么群体将不复存在。国家权力是一种一致同意的民众授权,其使用也由民众监督。
    14、学者的政治立场不应该借口坚持“政治的正确性”而扭曲学术精神。
    15、从社会科学的人文关怀来讲,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平等。我觉得,法西斯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国家主义也好,还是其他主义,都是政治层面的。学术的研究只有站立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代表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才是科学的。社会民主最根本的一点,是有一个基础,就是强调自由也好,强调平等也好,都是实践的产物。

 注 释:
 1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第40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
 2 同上,第42页。
 3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因为对于社会主义者来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工人阶级革命和解放自救的“圣经”。而以往导致我们革命和建设中曲折的根源,则都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原教旨主义’式的理解和应用。
  5赛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p12,江苏人民出版社。
  6米什莱,(1798-1874),法国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就是人类反对宿命、争取自由的斗争史,主要著作有《法国史》、《法国革命史》等。
  7参:<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8转引自:<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170,吉林人民出版社,原文出处:p.kropotkin,oeuvres,paris:maspero,1976,p338.
  9参见:《列宁选集》,根据列宁秘书的记载。
  10《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p679。
 11转引自:<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586-587,吉林人民出版社,原文出处:l .kolakowski, 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 vol.3 , oxford : clarendon , 1978 , pp.90-91
12 转引自:<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587,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着重号是作者加的)
 13 参考:2000年1月国内学术界思想整合的一次讨论会发言纪要(参加者:杨帆,王小东,张祥平,杨继绳,卢周来,丁冬,张陶伟,韩德强,温铁军,黎明,崔之元,顾海兵,孙宾),原稿见当代思潮网。
 14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
 15引自:<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393,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转引自:<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397注释1,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7 同上,p397。
 18引自:石勇《良知先于理论》,原文见学术连线网站。
 19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第44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
20同上。参注释15。
  2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1954年版,第17页。
  22参见:李慎之,《数量优势下的恐惧――评亨廷顿第三篇关于文明冲突的文章》,载《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2期。
  23以上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4i.deutscher,the prophet unarmed,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p.139。
  25<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43,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7<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44,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8同上书,p46。
  29john scopes: 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 , “monkey trial of 1925”, from reader’s digest ,july 1962.
  30j.nyerere,freedom and socialism , dar res sala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 p. 14。
  3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6页。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33 <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p.24,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4 同上书,p.25。
 35 同上书,p.38。
 36 经院学派的奠基者,坎特伯雷大主教圣安瑟伦(saint aneslm , 1033-1109)向其信徒宣扬:为理解而信仰。

 参考文献:
1、<克罗地亚>勃朗科·霍尔瓦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38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胡培兆:《有效供给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2003年。
7、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8、《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9、2000年1月国内学术界思想整合的一次讨论会发言纪要,原稿见当代思潮网。
10、石勇:《良知先于理论》,原文见学术连线网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2、赛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许列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