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假如五四时期的北京需要…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基督教爱的伦理及其对道…
在纪念建团87周年、五四…
在建团87周年、五四运动…
我市召开纪念建团87周年…
谈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传统…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
汉魏六朝诗歌中夫妇之情…
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
最新热门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传统

时间:2009-8-8 16:51:30  来源:不详
方面则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陈独秀的思想流变,则代表了另一种新凡圣合一的价值范式。陈在五四前期与胡适相似,亦兼取西方式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式大我主义信仰。但至五四后期,陈思想深层的群体意识渐以压倒个人主义,而其「自我扩大」的人文宗教精神,则成为其疏离个人主义而归宗社会主义的思想媒介。马克思主义对于五四激进知识分子的诱惑力,在于其思想体系兼备内学与外学、现实与理想的功能。陈的思想演变,表征着启蒙运动后期道德理想主义的复兴和市民文化的衰微。

  道德理想主义作为儒家德性传统的精神价值内核,其「大我」人格和「大同」社会之理想的现代复兴,无疑是理解五四启蒙运动疏离现代性之蜕变的一个关键。诚如墨子刻( Thomas A. Metzger )所言,儒家式道德理想主义传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一再拒斥作为现代性基础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多元主义,而亲和乌托邦的深刻思想原因。同时,我们从「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中国式共产主义道德中,不难看出儒家德性传统在中国之深刻的连续性。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