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游 览 文 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的构想

时间:2009-8-8 16:51:37  来源:不详
   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旅游推出了以我国2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景点的神州世纪游,其目的是宣传我国文化与旅游的总体实力,让国内外游客在新千年之际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游览与欣赏中国的优秀文化。这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表明21世纪的中国旅游将更注重文化的渗入,并将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我国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我国旅游创汇而言,1978年我国居世纪第41位,到1998年就跃居世界第7位。旅游以及相关的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发展,并将逐步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和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世界旅游组织在新世纪展望报告中曾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间,全球的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中国旅游业寄予很大的希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O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客源国。这种预测来自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因为中国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及文化遗产丰厚,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性,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另外,旅游资产包括旅游文化商品、旅游纪念品等相关的产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较大的发掘潜力,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旅游产业与丰富资源的开发未形成同步发展的局面,亟待开发。如果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工艺产业部门都能把它作为一种旅游资产的产业来对待,有针对性地、有预测性地、有地域性地和有创造性地给予开发,可以想象它不仅改变我们目前的旅游环境,充实游览内容,增强文化氛围,同时又能增加创汇收入,更能吸引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总体认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多为自然风光,缺乏人文的内容,在开发旅游又化资产的同时,可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增加民俗民艺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体验到少数民族的文化气氛。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方面,应保护民族文化特有的因素,让旅游者能亲身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认知,并能参与一些人文的民俗活动,参与有代表性的手工艺的制作和艺术审美的活动,从而增强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人文含量和文化品位。如果旅游资源与旅游资产能同步开发,在未来20年间,我们国家再争取获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话,有可能取决于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景和富有典型性的民族文化资产。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文化资产,促使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同步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旅游文化资产的同步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这一基本观点或许是我们着重研究的课题,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保护与弘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据有关资料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我国23个自然与又化遗产中,文化遗产占居1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占5个,而自然遗产只占3个。除西藏的布达拉宫和云南的丽江古城两处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部分文化和自然遗产都集中在汉族地区和内地。我国有56个民族,目前保持少数民族特色较为典型的分布在云、贵、川、桂、藏等地区,像贵州的苗寨、广西的漓江等自然景观风光秀丽,与汉族的民俗文化区别较大,也较为典型,可挖掘的资源潜力较大,是自然与文化生态良好的利用地和保护区。所谓文化的资源和遗产,不仅是那些历代文人留下的碑石铭文和工匠留下的建筑群落及经典文化,还应包括少数民族独立生存的文化遗存。像在自然状态下仍比较原始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建筑、服饰以及相关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都应是当代人珍惜的文化遗产。若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将保留民族本土文化的延续性,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已获成功的旅游名胜和准备开发的旅游区内开发与此有关的手工文化,补充我国一直相对落后的旅游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之不足,使旅游产业更富有文化的内涵,并营造21世纪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整体格局,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手工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民族风俗、语言、文化等的差异,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尤其是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仍显薄弱并存在着一定的研究障碍。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几代民族学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外的某些专家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语言、文字、社会变迁等曾作过不少的探讨,但是对现存于少数民族民间的传统手工文化的研究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在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更明显不足。一方面,传统手工文化及其生存环境,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正在遭受着同自然环境一样被破坏的危险,手工文化资料的遗存逐渐减少,资料征集不仅显得落后而且越来越难,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类正在逐渐消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于少数民族民间的手工艺品诸如编结、纺织、制陶、雕刻等,以及生活用器、生产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遭受着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如果能把这些文化资产由实用转化为旅游纪念品,或许有较大的市场和开发领域。我们有理由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那样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手工文化及其生态环境,让它们转化生存的方式和用途,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少数民族手工文化及其生存环境作为旅游资产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民族建设。如贵州一些少数民族集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村镇的格局保持得相对完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文化资源环境。在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十大圣地”中,西藏和贵州的黔东南地区被列入其中。近几年,贵州依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先后建成了“雷山上郎德民族村寨博物馆”、“贵阳花溪镇民俗博物馆”、“六枝梭*生态博物馆”等的文化生态的保护措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村落等进行了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并在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建设方面开了先河。贵州省政府在世纪之交召开了民族村镇保护建设工作会议,并准备与挪威合作开发文化项目,建设广泛意义上的中国生态博物馆,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发展利用了文化遗产的资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国民艺博物馆联合研究的项目“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调研”己列入国家教育部的研究课题。这些举措都表明,把生态规划与文化产业和旅游的发展同步进行研究,形成    一个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 ,作为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少数民族研究已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这是一个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而旅游资产的传统文化是综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艺术学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手工文化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科技内涵,又富有深沉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体现出现代文化的特征,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对它的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和开发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实与丰富,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以及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建设步伐都具有促进作用。综而言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将是开发旅游资产等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对旅游文化的发展将相得益彰, 对新时期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在世界经济与文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个性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具有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手工文化的内容进行发掘和研究, 其目的不仅在于从学术上和理论上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文化进行研究,对于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研究方面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及艺术学思想为指导,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我们准备以西南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为试点,对现存少数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为考察的切入点,重点调研村寨的文化与生活状态,寻找与旅游纪念品有关的工艺形式和内容,对他们的手工工具、器具、居宅陈设、 服装饰品、乐舞道具等用品进行专题研究,并对民族手工艺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技术内涵、技艺口诀进行归纳整理,并以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的原则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和纪念品类。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方式等进行综合的考察记录、发掘与整理,从而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文化的历史、现状、资源、技艺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为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提供部分第一手可借鉴的资料,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些实际有效的工作。考察的内容主要从旅游资产方面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其主要内容包括:编结、印染、纺织、雕刻、挑花、剪镂、刺绣、制陶以及木工、金工等.对这些手工制作工艺的考察和调研,除了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其造物思想、价值尺度、文化内涵、审美理想、加工技艺等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至关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建立传统手工文化的档案和资料库 ,为今后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这不仅是对传统手工文化科技内涵的记录和总结,重要的是为开发旅游、发展经济、传播文化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历史资源、旅游产业的全面振兴和具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开发和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这一综合优势,提高景点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突出旅游内容的文化含量,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又发展了旅游产业.也就是说,实行开放立体式的发展战略,使保护与开发并重,研究与利用并举,把少数民族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真正纳入现代化建设之中。我们的观点表明,寻找旅游资产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利用了文化生态的优势,使两种资源合理地兼融,服务于社会与人类 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的目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