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广佛边界学生有望就近入…
慎言神木出现“公众道德…
以道德代替法律的封建残…
基督教爱的伦理及其对道…
区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上…
《三国演义》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本质上是…
试论老子《道德经》思想…
水泊梁山:农民理想的构…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刍议
最新热门    
 
道德边界的消蚀:文化保守主义视野中的个性自由

时间:2009-8-8 16:51:48  来源:不详
崇尚个人权利、张扬个性自由是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它为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但是,纵令充分认可个性解放的历史进步意义,并把它作为具有正当性的价值原则予以接受,也依然有理由就这一原则的合理限度提出追问。从这个角度来看,考察一下文化保守主义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批评反思,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物质崇拜与感觉革命

    在某种意义上,自主独立的个体从传统纽带的包裹下挣脱出来,可以看作是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头等大事。这件大事的发生,与经济生活形态的变化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按照滕尼斯的分析,在传统时代,群体本位的归属结构严格设定个人的身份角色和行为界域,同时,休戚与共的道德箴规又将人们引向一种亲密、单纯的共同生活。[1]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步步冲决自然经济的堤坝,一种新的“普照之光”使传统时代的一切都仿佛改变了颜色。一方面,社会不再表现为有机结合的共同体,而是呈现出某种交易网络的机械图像;另一方面,个人也不再从团契秩序中寻找生命依归,而成了在生存竞争中自我奋斗的孤立原子。在这样一种历史情境下,为现代性提供合法理据的自由主义话语,一再凸显个人权利相对于社会要求的优先地位,就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了。对它来说,个人乃价值本原,社会只不过是一个活动场所,“在这里,每个人寻求着他自己的自我选择的好生活的观念”。[2]

    然而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才算是“好生活的观念”?在群体本位的传统时代,类似的设问由一种共享的文化图式给出集体性回答,而且这种回答往往指向一个超个人、超凡俗的神圣的价值之域。但是,随着自主独立的个人不断成长并最终获得合法裁判权,这样的回答既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再可能了。现代自由主义所主导的生活选择,不仅始终以个人为轴心,而且还呈现出一种彻底的凡俗品质。在它那里,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彼岸理想对此岸世界的生存规定被断然取消,感性幸福成为人生的终极依托,因此,“好生活的观念”仅只意味着在现世寻找充分的生存理由并尽力获得自我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由价值的历史实现,既是在宗法纽带的束缚下解放个人,也是在传统伦理的压抑下释放欲望。由此带来了个人感和此岸感的超常高涨。如果再加上多元化的生活探索,那大略就是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规定了。[3]

    卢克斯就此评论说,个人作为价值主体既有不受外来干预的自我支配权,那么,当他在现实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感性幸福的时候,便应给予充分的认可。这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核心的价值准则”。[4]在这一准则的制导下,人的创造能量得到激发,而生活方式的探索与实验亦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多样化的格局。如果对这一格局进行深入辨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两个典型取向。第一个取向是追逐财富、积聚资本的功利谋划。其人格样板是企业家。它首先在趋乐避苦的等价形式上对人的行为进行抽象还原,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对投入产出的大小或多少予以精确的定量计算。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限制国家干预、倡导放任式的自由竞争,构成其基本的政策纲领。第二个取向是寻觅新奇、张扬自我的个性表现。其人格典范是艺术家。它主张打破传统戒律和习俗陈规,顺乎生命情感,“ 任由变幻无常的想象尽情驰骋”。[5]将这种艺术追求转化为生活行动,便是一种无所羁绊的人生。按照罗伯特·贝拉的说法,前一个取向是“功利型个主义”,后一个取向是“表现型个人主义”。它们构成了现代自由人格的两种基本样态。[6]

    据舍勒考察,“功利型个人主义”的原初萌芽是“市民德行”。它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社会生活中一步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这个缘故,就像现代市场体系在交换价值及其货币符号的抽象形式上使古来就有的谋利冲动获得了可以无限伸展的纯粹形态一样,“功利型个人主义”的品格特征亦合乎逻辑地表现为不加掩饰的物质崇拜或金钱崇拜。资本主义企业家将这一点展示得格外充分。对他们来说,追逐财富并不是一种单纯手段,相反,“生意作为一种独立存在,其增长、繁荣以及盈利的上升,都已经变成了目的本身”。[7]不管是道德伦理还是制度组织,皆要按照这一目的重新加以规划。

    于是,工商活动这一在早期人类活动中大受鄙视的分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取代贵族血统和教会阶梯,为社会成员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发展通道。只要踏上这一征程,优胜劣汰的竞争逻辑就会刺激出一种强烈的奋求意志。它不认可先赋归属,而只推崇后天成就。因此,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博取事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等级限制被打破,而衡量地位高下的交换价值及其货币符号又呈现出可以无限扩张的抽象形式,所以,个人奋斗过程的每一个台阶仅仅充当着向上攀升的临时支点。盈利没止境,增长无尽头,从而,对金钱的贪欲也就变得没有限度了。

    但是,将这种贪婪以公开掠夺的方式实现出来,显然无法保证一种稳定、持续的制度化市场运作。因此,必要的调校成为一种合理诉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诉求见诸于契约伦理和法制构架。经过它们的规约,谋利取得了效益这一特定的历史实现形式。但这种形式并没有给贪欲的膨胀划上休止符。它的行为效能仅仅在于告诉人们,倘若追求不断累加的盈利目标,单靠冒险精神和骚动激情还不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仰赖勤勉刻苦的工作、合法守信的经营、规范高效的管理以及对成本-收益的科学评估和最优控制等等。由此养成了一种计算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产生于“头脑”的理性谋划取代发自“内心”的情感激荡而成为心理能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8]从历史上看,计算型性格先是在工商活动中立足,尔后就开始了向其他社会领域的散播。随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结构,包括爱情、良知、信仰、审美在内的人世间的一切,统统转换成买卖对象,并且可以像数学计算那样精确地测量出它们的货币比值的大小与多少。结果就是人际关系的全面物化。在这种物化的人际关系背后,不但有一颗颗冷漠的心,更透露出一双双贼亮的利己眼目。“利己主义者对别人的幸福和痛苦是无所谓的,愈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对他人的祸福就愈是漠然置之,他们的灾难也好,他们的福祉也好,他都不放在心上。然而如果显得有益于他的目的,他既能有意地对他们的灾难落井下石,也能让他们的幸福锦上添花。”[9]不消说,一当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在生活中大行其道,对它的反动将在所难免。

    按照贝拉的分析,“表现型个人主义”即是作为功利主义的对立面登上历史舞台的。因不满物质崇拜的庸俗,而执著于生命情感的激扬勃发,它在形式上体现了一种用艺术阐释人生真谛的努力。[10]但是必须指出,就像功利型个人主义一样,表现型个人主义也根植于货币经济支配下的都市生活。如果说,这种生活的平庸与冷漠使它感到不足以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依归,那么,问题的另一个关节点在于,它对生命意义的审美诠释,同样不满甚或更加不满传统道德尤其是基督教彼岸理想对此岸世界的全权监控。从历史发生和品格构造两个方面来考察,追求诗意人生的种种现代审美探索,不仅展示出一种个体化维度,而且始终环绕着为感性正名和伸张权利的思想主题。因此,当艺术天才和文化英雄用感性的自在、愉悦和满足对人生意义提供辩护的时候,生活于现代都市的自由男女从中品尝出幸福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味道,并将其落实为寻觅新奇、探索经验边疆的快感冲锋,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更何况这样做还切合自由主义的价值原则呢?!

    密尔说,作为自足的价值主体,个人不仅可以自由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言论,而且有正当权利顺应自己的性格,表露自己的趣味,发展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无害于他人,任何形式的生活试验都应当容许。因为,“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铸造出来,又开动它毫厘不爽地去做替它规定好了的工作;它毋宁像一棵树,需要生长并且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它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起来。”[11]根据密尔的自由主义逻辑,追求个性表现不仅是每个人的自主权利,而且还是社会的创造和活力之源。“凡在不以本人自己的性格却以他人的传统或习俗为行为的准则的地方,那里就缺少着人类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所缺少的这个因素同时也是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中一个颇为主要的因素。”[12]

    因此,多样化滋育着创造生机,充分的个性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是密尔反复阐释的一个重要道理。然而,既合乎密尔的自由原则又多少有悖其本然意图的一个实际结果是,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探索过程中,个性表现一步步演化为追求感官刺激的放浪轻狂,最后,竟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怪僻成为常规,叛逆变得时髦,经验探险成了一场花样翻新且永无止息的时尚竞赛。如果说,货币经济和都市生活把个人从传统秩序与亲情关系的固定模式中抽离出来,从而造成了现代自由个性的飘浮性生存,那么,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匮乏的消除、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大众消费社会的兴起,狂纵不法的个性表现就更是自由得如鱼得水了。不妨援引贝尔特别提请注意的几项技术发明和社会学发明:

    汽车。这是大众消费社会的象征。它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不仅在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扫荡了闭塞状态下的诸多生活规则。传统的道德习俗之所以令人感到压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不能自由流动,躲避乡邻的窥探与监视。汽车时代的到来使这种状况为之一变。它作为密封的流动私室,“成了爱冒险的年轻人放纵情欲、打破旧梦的地方”。[13]

    电影。这项发明蕴藏着巨大的煽情力量。它是窥视世界的窗口、逃避现实的寄所、白日梦和神话奇迹的无所不能的示范,更是寓教于乐的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在这所学校中,青年人学会了新派、时髦、行乐以及对陈规戒律和老式作风的嘲弄。

    广告。这是现代文明的门面标记。它的作用不只是单纯地刺激消费需求,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甜蜜的引导和诱惑,静悄悄地熏染人们的习俗。起初是衣着、饮食、举止、趣味发生改变,接着就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来一个全盘的洗刷更新。广告是使人沉醉于物质享乐的迷幻剂。

    分期付款。这是划分新旧时代的一项重要社会学发明。虽然这项发明最初被用作商业促销手段,但它的深刻影响却表现在价值体系的翻转方面。如果说,俭省节欲、延期补偿是工作伦理的最简洁表述,那么,分期付款所鼓励的则是超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