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基督教在唐代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宗教…
超越的循环:基督教、现…
基督教文化对五四时期文…
最新热门    
 
基督教爱的伦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09-8-17 11:31:52  来源:不详
些价值。但仅仅希望他人的好处是不够的,还应当积极的保护他人的天赋,并为增进他人所欠缺的价值而作出努力。因此,爱邻人的定义应当是“对他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真诚尊重以及按照上主的召唤而保护和促进这些财富”。[10]根据这个定义,爱邻人的目标有两点:第一,是对他人(或对一个群体)已经获得和实现的全部利益的真诚尊重。第二,是按照上主的召唤和意旨,对他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积极的保护、恢复和促进。[11]具体来说,爱邻人要做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 ,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现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4—13:7) 
  三、督教爱的伦理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也动摇了传统的社会生活基础及其所奠定的道德秩序。现代的道德从神喻中解放出来,从彼岸中召回到人间,高扬人的主体性的道德品质与规范,这是一场伟大的道德变革,但它也同样酿成一场道德的灾难。随着群体意义的道德标准的丧失,人们便以各自的道德判断为出发点,对其所好的社会行为“随心所欲”的加以选择和评判。而这种纯主观意义和个我情感的道德判断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带来多元的同时也导致了无序和混乱。由于个人道德立场、价值原则的选择乃纯然从“心”出发的主观选择,毫无客观依据而言,自我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是普遍的道德原则无法建立和推行,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的盛行和传统道德的解体。在这种相对主义的处境中,自我感觉之主导性开始进入道德领域,人们开始唯我独尊,形成个人主义。在个人主义者看来,人与人之间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自我即是一切的中心,自我的经验也就获得至高无上的价值,成为衡量是非善恶的唯一尺度,他人、群体与社会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当道德失去了绝对的权威和公认的准则之后,“道德沦丧”之现象的凸显就不足为怪了。与之相伴的便是社会道德的滑坡:犯罪率上升、心态冷漠、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日益加剧。
  (二)基督教爱的伦理启示
  爱,首先是一种情感,它是个体对对他人的同情和尊重;爱,也是一种关系,是爱者和被爱者之间亲密接触和相互作用;爱,更是一种能力,它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关系。爱和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感到道德失范、精神危机之时,重新审视和研究基督教的德育智慧,对于今日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发展都是必需和有益的。
  1、在价值观上,树立“至善”的道德理想
  这一层面的“爱”是把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放在精神世界中。至善就是上帝,人的活动的最高目的和生活的意义就是要趋向最高的善即上帝,并以此获得永恒的幸福。上帝是至善的本体,是人类幸福的最高目标。只要人们不断地向至善的上帝靠拢,就有获得幸福的希望。这样,基督教就把人类的日常生活引向更高的精神生活并赋予它神圣的意义。“人的生命和生命的发展是目的,但是我们说,生命不仅仅意味着饮食男女,或者生命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思想、感情、意志等,而是意味着与自然、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所有属人的能力的展开。也就是说,人生的目的是肉体和精神都和谐地发展,所有适合生理和心理条件的体力和精神能力都充分地发挥( 认识的、感情的、意志的种种能力) 。像这样的一个人在实现至善——他的内心生活很有秩序并理智化了, 较高的精神力量支配着较低的力量;他正处在一种心灵健康的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