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之比…
君子知命,善俟其时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君子问凶不问吉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最新热门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历史局限及负面影响

时间:2009-11-7 11:16:05  来源:不详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考察与分析,试图从儒家自身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阐述其历史局限、内在矛盾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已经不堪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任。

【关键词】孔子;君子人格;权力;道德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学说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乃至个人的精神世界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按照其道德理论和实践谋取功名利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中国社会的道德构成日趋多元化,传统儒家道德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命运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念走向的人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甚而提出新时期的“礼崩乐坏”是缘于对儒教长期的批判,试图重建儒家伦理以恢复传统道德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并对抗当下的各色价值观。然而,儒家道德学说因其历史局限性、自身理论困境等因素已不可能担当此任务。

一、“君子”辨正

杨伯峻先生对《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界定:一种是有道德的人,一种是身处高位的人。这一论述比较符合史实,但是实际上有道德的人不一定身处高位,身处高位的人不一定有道德,那么孔子是怎样将它们结合为一体的呢?孔子的道德思想可以表述为“成圣之学”,即以一种理想的人格作为道德实践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儒家道德思想的全部内容和思维方式都是围绕着成圣之路而展开的。正是由于儒家的道德实践旨在成就一种圣人的品格,因此儒家思想的落实必然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承担这一理想的社会群体。“君子”就是能够负载儒家道德理想,躬行儒家道德规范的理想群体。圣人是最高理想,非一般人可以达到,那么人们就应该按照君子的标准来实践儒家道德规范,不断“超凡入圣”。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君子”是对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的通称,所以君子这个概念自开始就是一种身份的认定,孔子虽然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界限,奉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但是身份本身就包含有对特定行为模式的要求,所以这种身份中包含了对一个人在被认定了的身份之后的道德评判。中国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道德要求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所有的规范都是依身份而定。“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其中就既包括了对身份等级的确认与肯定,也包含了相关的道德要求。在孔子生活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旧的等级秩序以及附着于这一秩序的行为规范已不再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孔子面临的课题就是要为当时的人们确定重新划分社会等级的依据和尺度,从而为等级制度的恢复和巩固提供更牢靠的基础。孔子继承和发展周礼表明他是想打破旧的按血统划分的等级制度,确立道德规范和文化修养的权威地位。

但在孔子看来,确认道德规范和文化修养的权威并不是对身份认定的否认,君子作为一种身份的概念在孔子的思想里是一以贯之的,他对道德的强调反而从另一侧面重新确立了君子在社会中尊贵的地位。所以,君子就有双重的含义:首先是身份的认定,其次是道德的修为。孔子心目中的道德概念只能是“君子之德”,代表着贵族阶层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可能反映出一般人的价值倾向和利益要求。孔子讲君子-小人的对立,目的是确认君子身份的优越地位,以论证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这在《论语》中多有表述:

先进于礼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