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之比…
君子知命,善俟其时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君子问凶不问吉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最新热门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历史局限及负面影响

时间:2009-11-7 11:16:05  来源:不详
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论语·先进》)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

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所以在孔子的观念中,只有君子才能成为其道德实践的主体。孔子通过他的教育实践,对各种谮越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传统等级制度下行为规范的恪守,表明他始终把社会的等级结构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别看成是无可置疑的,小人、野人是与道德无缘的。另外,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这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君子的身份归属,小人是不能以“仁”相许的,这句话还说明了孔子心目中君子也是有高下之分的,划分君子阶层的标准就是道德修养,真正的“仁”人是来自于君子阶层的。孔子这的种道德宣扬,是想通过将贵族生活道德化以达到凝固社会等级的目的。

二、君子人格观与权力的实现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看,是否承认道德具有独立不依的品格,承认道德有其不能用其他标准衡量的价值,是建立一种真正的道德哲学的必要前提。而一种纯粹道德哲学的存在,不仅是个人有可能过一种真正与自己的心灵相关的道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由野蛮向着文明过渡的必要环节。在《论语》中,凡涉及道德价值与道德内容之处,无不着眼于道德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道德的目的不是自律,而是治人。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论语》中俯拾皆是。如: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及其弟子是将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理论归宿,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给社会提要求,而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给个人提要求,这势必会将某些人的利益踩在脚下。如果道德的一切方面都要要由圣王为全体民众制定,而不是个人作为自由的理性存在作出的选择,为着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按照社会事先分配给他们的义务行事,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政治统治机器的存在就成为落实孔子道德理想的必要条件。这样,道德就有了压迫的性质。

在孔子及历代儒学思想家那里,关于道德的隐含命题是“道德即权力”。道德不仅被用来驯化民众的精神,而且被用来论证统治者权力的合法性。道德实践上的成就可以成为对民众行使统治权力的理由,所以孔子及其弟子将政治活动看成是实践儒家道德的主要形式,道德与政治的合二为一是孔子君子人格观的必然逻辑结果。孔子道德训诫的着眼点是政治生活,孔子君子观中蕴含的价值倾向和实践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使统治关系理所当然。由于孔子把道德看成是内在于统治权力本身的一种属性,因此他的道德思想必然以等级制度和统治关系的正当性作为理论的前提和归宿。不管人们怎样挖掘孔子君子观的现代意义,我们应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