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第七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
浅谈多维道德与东西方文…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
供应链管理中的文化风险…
网络文化价值取向的优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简…
论文化现代化与现代公民…
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回归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维系
最新热门    
 
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思考

时间:2009-11-16 12:11:11  来源:不详
内容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创造了文化和商业价值。东北的二人转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表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产业化 思考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成为生产力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宏观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要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和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刻认识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保护、利用、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后,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并且让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更为集中。源于民间的文化产业 ,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兴起。本文以东北二人转为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
  
  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及自身特色
  
  二人转的流传区域遍及东北地区,这与东北平原广袤平坦的地理特征有关。生活在这里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沟通比较方便,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语言习惯,基本上是相似的,欣赏口味也基本相同,这才使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流传。二人转是东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集中反映了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和语言的精华,并开放性地吸纳更多姊妹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其“说、唱、扮、舞、绝”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吸引力。
  二人转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融会了河北说唱艺术莲花落、太平鼓、霸王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在民间,走村串户,在地头、窝棚、船营等地演出,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最突出的特点是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不隔心”,中国民间文化精髓被二人转用最质朴的形式作了最通俗的演绎,使之成为老百姓生命当中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老百姓喜欢什么就来什么,想看什么就演什么。它可以把老百姓喜欢的东西随时拿进戏里,但又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艺术上的夸张与变形,把它“二人转”化了。这种随时吞吐、吸纳百川的功能是二人转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转的这种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注定了它与普通民众之间天生的亲和力,舞台上下的零距离接触使得现场始终保持着火爆热烈的气氛。
  二人转深深扎根于东北老百姓的精神品质之中,并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它乐曲的“闹”,舞姿的“浪”和语言的诙谐不羁,正是百姓赋予它朴素的灵性,是在白山黑水、大寒大暑里积淀的地域魅力,以及黑土地孕育出的东北人的从容和豁达,泼辣和风趣,更带有一股民族的生命力和穿透力。
  
  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之路
  
  (一)二人转的起源与历史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旧社会人们讥称它为“蹦蹦戏”,新社会“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男女开始分腔,演唱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