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加强本市节能工作计…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计划(…
关于建国以来《孔雀东南…
关于西部和西部大开发的…
关于做好扫雪2009年工作…
关于穆勒的功用主义伦理…
关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
关于做好学校节日活动甲…
关于加强学校入冬降温甲…
关于恢复森林防火期工作…
最新热门    
 
关于“洋节热”现象的思考

时间:2009-11-22 12:04:05  来源:不详
基督教;对孩子们来说这个节日则意味着圣诞大餐和好玩的节目而已。
  过“洋节”也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他们或多或少会觉得身心疲备,因而需要找个机会放松和发泄,借着过“洋节”的机会。可以“给自己放个假”找个借口“血拼”,在购物的过程中调整状态,建立自信,圣诞狂欢给他们提供了宣泄口;父亲节、母亲节给了他们向父母说“爱”的机会;情人节属于恋人;感恩节则适用于所有想致谢的人:老师、朋友……总之年轻人在过“洋节”的时候,可以注入自己的独特内涵,从而张扬个性,回应内心世界的情感诉求。“洋节热”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经济条件也不容忽视,只有在中国大众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精神生活相对自由的前提下,“洋节热”才能顺理成章地走进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中。
  “洋节”可以过,因为中西文化之间虽然差异很大,但总有共通处。问题是如果大部分人总是热衷于过“洋节”,对于传统节日却无动于衷,那么,文化传承就有问题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传统节日则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蕴。无论如何,“民族文化之根”是不能舍弃的。同时,是不是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一些新元素,从而增加活力,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但传统不是完善的;传统是延续的,但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既要经过接受,也要经过修改,发展、变化、转化充满了传统传延的过程,而且传统的传延更依赖于诠解,而诠释总是能反映着时代的新变化,包含着新的发展。
  在“洋节热”这个问题上,还要避免陷入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管哪一种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值得去关注,去学习,要充分了解和借鉴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提倡弘扬自豪的东西,不一定要把基础建立在否定人家的优点上。中国文化的进步,需要外来文化的注入和砥砺。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中国文化应该在保持自己的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正所谓:山不辞石,故其成为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参考文献:
  [1]Baldwin,E.(2005) 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陶东风.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陈来.孔子与当代中国.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1).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