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余华幽默概述“眼神” …
余华苏童等“文坛四腕”…
关于开展三学三创主题活…
关于加强市场监管防控甲…
关于学校加强第三批深入…
农业部关于做好秋粮增产…
小学党支部关于开展第三…
关于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
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反对拐…
关于做好采暖季天然气需…
最新热门    
 
关于余华中的“存在”

时间:2009-12-7 11:47:11  来源:不详
程。他的文学叙述,也基本上完全真实地来自思想所直接发出的声音,开始时这种声音就是发泄,作者站在几乎是人性恶的对立面的疯狂发泄,像《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人们对“我”的欺诈和保留,《现实一种》仲更是上演一场亲手足之间的互相残杀的死亡戏剧;他早期的作品都在无情疯狂地揭露、控诉人性恶中的兽性、暴力。当时那种思想所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嗜血者吞噬鲜血时发出的牙齿与鲜血砸在一起崩裂的声音。但后来他的思想开始转型,他自己也说:“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尽管他的叙述变得平缓、冷静——但也只是使叙述从思想直接的传话筒变成了间接的传话筒。无论是《活着》还是《许三观卖血记.》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世界荒诞似的悲剧处境:大量的非常规性的死亡,福贵的一生被命运循环往复地无数次的的戏耍、捉弄;许三观自己做了乌龟却教导几个儿子长大后在强奸对方的女儿的荒诞的平等观念;因此他的生存体验的整个过程都是对人的外部境遇的暴力、苦难的控诉。 ­


­­  三、余华的“存在”与西方“存在”的比较
  ­1、余华的“存在”与萨特“存在主义”的比较
  在前面我们也说过余华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对人和世界悲剧处境的体验过程。因此,他也渐渐的形成了对世界和人本质的独特理解。在存在论上,他也得到了启示,于是就重新建构了一个超越于现实世界的文学心理世界的模型。从而更能贴切地表述它作为人类生存牢固的境遇。虽然他始终都在对存在和境遇进行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的存在始终只能是存在之外的存在,同样,他所建构的存在境遇模型也只是作为人存在外部的境遇:世界的境遇和人类的境遇。而萨特“存在主义”重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极端反常,主要描写人物的冷漠、孤独、病态;强调人命运或存在的虚无性和荒诞性。表现人的厌倦、恶心、空虚、无聊、陌生、恐惧等极其复杂的心理世界。它所极力表述的都是内心世界所涌动的情绪。相对于余华所表述的外部境遇,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内部境遇。这就是二者显著的区别,尽管余华和萨特都在表述着人自身存在的困境,但他们所表述的对象完全不同。像《活着》中基本上都是对命运和人类和世界境遇表面上的描述。情节的发展就像水流一一,时而平静,时而奔涌,时而舒平展开,时而旋即涡流。但我们开到的都是水流的表面,水底所涌动的是什么,我们却一无所知。而水的深处所涌动的才是最本原的,才最能解释事物内部的奥秘。相反的,这种水底的隐隐涌动正是萨特“存在主义”中突出的凹现方法。 ­ 
  像《恶心》中反反复复写主人公的心理体验: ­
  “我存在着,这是一种甜蜜,如此甜蜜,如此潺缓,彷佛是在孤零零的空中飘荡似的,它蠕动着,掠过茫茫人世融为一体,淼淼脉脉,甜美至极,我畅饮着,它滑过我的喉咙,将我抚慰——它们在我嘴里喷涌着,于是我的嘴里彷佛有一片明媚的小池沼的永恒——隐秘的,徐徐的轻抚我的舌面,这小池沼依然是我的自我,而喉咙也依然是我的自我。” ­
  可以这么说,余华对于存在和境遇的关怀尽管是无微不至的,但不是终极视域的。他的理解还未达到本体上的,只能说是在认识层面上已经走的很远—— ­
  ­2、余华的“存在”与加缪的“存在”­——“自为者”与“自在者”:福贵与西绪福斯
  西绪福斯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同一件事;不断地把巨石推向山顶。而福贵似乎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毕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