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浙江区域体育文化特…
禁用外语缩略词是为纯净…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即…
浅析从美国动画看社会文…
浅析《金字塔》中的人性…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
浅析张炜的理想主义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
浅析儒家与亚氏的“中庸…
中俄专家聚首长春共商汉…
最新热门    
 
浅析汉语别称词的显性文化特征

时间:2010-4-9 11:17:14  来源:不详
为要求对人要有雍容恭顺的态度、和平温良的风度和谦和忍让的性格,反对待人处事走极端和感情冲动,反对刺激和伤害他人,强调事事注重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通过自身完善和心灵净化而消弥各种矛盾。中庸思想把人的七情六欲看作是破坏人的自然之性的祸根,认为人们如果对情欲随意放纵发泄,就会产生邪念和灾难。这种克己忍耐的思想造就了汉民族内向、委婉、含蓄的特定民族心态。在说话时,为了符合这种中庸和谐的要求,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语言禁忌和避讳方式。每当遇有某些不洁不雅或不便直说的词语时,总要千方百计地加以回避或干脆用其他词语替代。这~特征在死亡、性、排泄、疾病、残疾等几个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如称大小便为 “如厕”、“更衣”、“净手”、“解手”、“水火”、“出恭”、“前后溲”,称便器为 “净桶”、“夜壶”,称性行为为 “云雨”、“做爱”“同房”、“房事”,称男性生殖器官为 “身根”、“玉茎”“阳具”.称眼病为 “丘明之疾”,称吐血病为 “亚夫之疾”,称月经来潮为 “程姬之疾”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避讳情况。例如,古代一些文人十分喜欢喝酒,但喝得酩酊大醉又是一件有失体统且极为不雅的事,故而在古诗文中常以 “中圣人”一词代指醉酒,这样一改,便变得十分雅致和诗意化了。再如,说某人怕老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故有人便借宋代陈季常惧内之典故称为 “季常之惧”。 
  三是褒贬得当,恰如其分。汉语别称词的褒贬色彩是非常突出的,这是别称词人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对人对事,绝大多数别称词都含有褒义,敬称尊称婉称等自不待言,即便对于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人们也常常赋予其美好的称谓。如称雪为“玉蛾”,称露为 “灵液”,称酒为 “橄榄仙”、“瑞草魁”,称蜜为 “卉醴”,称松为“大夫树”,称菊花为 “九里香”,称兰花为 “王者香”、“千金草”,称水仙花为 “凌波仙子”,称鹤为 “仙禽”,称蝙蝠为 “仙鼠”,称大雁为 “信禽”等等。当然,一些贬称也颇有针对性,如女子别称中的 “泼妇”、“荡妇”、“冶叶倡条”等。某些别称的褒贬意味比较复杂,有的是明褒暗贬如称有机谋的女人为 “哲妇”;有的是明贬实褒,如称情人为 “冤家”、“可憎才”;有的亦褒亦贬,如对酒的称谓自古以来毁誉参半,莫衷一是。显然,在这些称谓之中更多地渗透着造词者的主观情感因素。 
  四是君亲名讳,避忌触犯。古代汉民族所特有的避忌触犯君亲名讳的现象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尊君孝亲思想发展到极致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封建历史特别漫长,所以各式各样的避讳方法和避讳现象也层出不穷,多如牛毛。崇尚避讳在形成诸多语言文字障碍的同时,也创造和产生了大量新的别称词例如,为避秦始皇赢政名讳而将正月改为“端月”、“初月”,为避汉高后吕雉名讳而将雉鸡改叫 “野鸡”,为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将秀才改称 “茂才”,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而将妲娥改作 “嫦娥”,为避五代吴越王钱缪名讳而将石榴改成“金樱”,为避五代吴王杨行密名讳而将蜂蜜称为“蜂糖”,为避唐代宗李豫和宋英宗赵曙的名讳而将薯蓣改为 “山药”等等。 
  三、别称词的民俗特征 
  民俗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同的风俗习惯既是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表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