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专家对霍金“穿越时…
中国文化产业登上国家战…
昭陵二骏流失海外 中国…
中国动漫逐渐走出模仿时…
清代以来中国发生的较大…
嘉德春拍中国古画“井喷…
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
2009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
中国青年报:西门庆故里…
朝鲜版《红楼梦》中国开…
最新热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构的双向效应探析

时间:2010-5-7 11:16:29  来源:不详
义轻利演变为取义去利,甚至将利作为万恶之源。在义利之辨中,虽然混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但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重义轻利、明理灭欲等观念借助官方的认可和社会舆论的宣传,几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众人讳言利、耻言利,不能正视利益,基本否定个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发展。传统义利观用于个体,引导人们片面追求君子人格,不屑言利,只图通过仕途实现君子之志,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单一。用于治国,成为唯心主义的道德决定论,统治者忽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兴利理财,富国强兵等大事,贱商意识十分浓厚,人为铸造知识与经济的鸿沟,商品经济在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而导致中国社会的贫困。就一定程度而言,“功利”是经济、商业发展繁荣的动力,对个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真正繁荣。当代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轨、‘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蜕变过程。“赢利”原则成为个人与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要使人们只关注“义”的道德价值,放弃对“利”的追求,既不可能亦与社会发展趋向相悖。实际上,据个体利益和社会公义的关系,可以将个体利益分为三类:应当的个体利益、正当的个体利益、失当或不当的个体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和个体,坚决摒弃不当之利,理直气壮地追求应当和正当的经济利益。只有发展自身,才能保证国家财力增长,为自身扩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障职工个人收入,促进社会的大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求利,也要循义,始终把以义制利、先义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作为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使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求义和逐利中寻求最佳的契合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课题。

  三、隆礼重序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王权旁落,诸侯征伐,伦常紊乱,民不聊生。针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礼制”之法。所谓“礼”,有明显的广狭之分。最广义的礼是浸透了伦理道德精神的仪规典章、一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仪式节文,而狭义之礼则侧重强调礼仪、礼则、礼貌、节文。“礼仪之邦”的称誉充分说明古代中国礼制的完备性和广泛的渗透性,其中恭敬和谦让是狭义之礼的基本精神。作为企业,无不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礼”做起。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从仪表仪态上、从内心深处尊重、谦让他人,与人为善,是企业成功的第一步。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窗口,必须礼貌待人,增强礼貌观念,加强服务意识,这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广义之“礼”倍受推崇,礼的作用无所不在,人的活动,无不受礼的指导、约束。“礼”因传统习俗、社会导向、大众惯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具有他律性,因之,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强制性。古代儒家学者利用了这种强制性,以之克服伦理道德现实化的困难,对于社会风气的改良、个体品格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重礼,本是为了建立、协调社会秩序,因为秩序是社会运转的条件。就此而言,重礼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是,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总名”、“人之规范”,其宗旨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其根本精神、原则是“分”、“别”、“序”,即辨别、规定等级区分,命名等级关系有序化,“礼”逐渐成为一种绝对的、不可有任何违逆的伦理规范,发展到宋明已经成为一种严密而完整的宗法仡理之实施手段。但由于“礼”的政治性违背人性之自然,“礼”的等级性束缚人的手脚,人们习“礼”、践“礼”,完全失去了“礼”的内在精神,只是在尊长的督促下、在习俗的惯性下盲目遵从。人逐渐沦为“礼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