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文化工业理论生成的…
浅论约翰·费斯克的大众…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走出镜…
试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
中华根祖文化(1)
中华根祖文化(2)
中华根祖文化(3)
“超女文化现象解读
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论产业化时代的精神文化…
最新热门    
 
文化工业:虚假的同一性

时间:2010-10-10 11:23:08  来源:不详
什么会造成上述这些状况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是由于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成为了文化工业的生产手段与原则造成的。的确,科学技术对文化生活的渗透是无所不在的。文化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生产消费的关系以及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变化都可以看到科技理性的影响。这种渗透一方面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前景和潜力,一方面却又给它的创造者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科学技术、工具理性本身就是追求确定性、永恒性的法则。它要求特殊归于普遍,内容归于形式,这就扼杀了艺术创作的自主性、个性与创造性及灵活多样性。例如,霍克海默、阿多诺就不同国家的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标准化现象曾说过:“不管是在权威国家,还是在其他国家地方,装演精美的工业管理建筑和展览中心到处都是一模一样。’,〔’〕而其周围是一片片灰暗的房屋。

    与传统作家相比较,现代文化工业体系中一些创作人的作品虽然十分粗俗,但借助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会起到表面上的标新立异、蒙骗消费者的作用。例如,设备先进的录音棚,常常使那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缺乏歌唱天赋的歌手,一夜走红。还有一些思想平庸、格调低俗的电影大片因为靠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处理手段而获取了巨额的票房收人。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技术使然。
    二、普遍性:虚假的个性
    所谓的文化工业独具特色的创新只是表面上的独特、新奇,而实际上不过是不断改进的注人了技术和技能成分的无所不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而已。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一种向消费者提供的圈套。“虚假的个性就是流行:从即兴演奏的标准爵士乐,到用卷发遮住眼睛,……皆是如此。个性不过是普遍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个人只有融人普遍性当中,才能被社会所接受。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文明促进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但是个性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牺牲自身的个性为代价的,再也没有个人白己的思考的范围与选择的空间。人在文化工业的熏陶下,丧失了自主性、创造性;泯灭了个性和想象力,而代之而起的是虚假的个性或者说伪个性化。突出的表现就是廉价的东西偶像化了,普通人英雄化了。“自我的特性,就是由社会支配的垄断商品;它总是虚假地表现成自然的东西。”留着小胡子,带着墨镜,嚼着口香糖,操着阴阳怪气的腔调,“不过,每个人手里拿着的身份证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和表情也都必须通过普遍性的权力才能发生变化。”〔’〕个人只有失去自身的特点,融人到或者趋向普遍化,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转化为普遍性。

    可见,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把人当成了类成员,也就是说是一种可以相互替换的原子式的普遍的个人。也止因为这一点,所以他才具有人的特性:可相互替换,能复制。他的生活完全是无价值和无意义的。这样,追求成功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所强调的已经不是通过艰苦创业和锐意进取来获得成功,而是要赢得奖金。社会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性因素,人们完全变成了社会为行使某种职能而不断进行培训或肯定的产物。
    在文化工业的强大操控下,个人不由自主地消融到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模式化、程式化的大潮中而消洱了个性,失去  了个人丰富的本真意义上的生活。而闯人个人生活的不过是大众媒介、文化工业所推崇的不断重复、整齐划一、缺乏个性与风格的流行一时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