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从唐代社会的文化自…
本源的力量——当代国学…
从“鲁奖”管窥当代文学…
试析对当代大众文化批判…
谈娱乐时代的大众狂欢—…
论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
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
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
余光中:手机写作将影响…
当代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
最新热门    
 
当代媒介文化的后现代性分析

时间:2010-11-11 11:31:51  来源:不详
)所言,媒介文化极为复杂,至今它依然抵触任何较为综合的理论概括,因为高度综合的理论往往是片面化的,会对媒介文化的某些重要方面视而不见。
  在对媒介文化众声喧哗的诸多界定中,凯尔纳对媒介文化的理解和界定可谓独树一帜。在发表于1995年的《媒介文化》一书中,凯尔纳首先肯定了“媒介文化”这一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他说:“‘媒介文化’这一概念既可方便表示文化工业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形式(即文化),也能表明它们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即媒介技术和产业)。它避开了诸如‘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和‘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之类的意识形态用语,同时也让人们关注到媒介文化得以制作、流布和消费的那种生产、发行与接受的循环。此概念也消除了介于文化、媒介和传播等研究领域间的人为阻隔,使得人们注意到媒介文化体制中文化与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打破了‘文化’与‘传播’间的具体界限。”“‘媒介文化’一词还有一个好处,它表明: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媒介文化,媒介已经拓殖了文化,并已成为配送和散播文化的基本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已取代了先前那些书籍或口语文化模式,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由媒介主宰着休闲和文化的世界里。”从这些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凯尔纳正是用“媒介文化”这一概念抹掉了“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等称谓的意识形态色彩,同时又把媒介文化和传播的所有形式都看成是值得审视和批判的对象,有意识地把媒介文化纳入文化研究的框架中进行思考,明确了媒介文化与文化研究的基本关系。
  而对于媒介文化的内涵,凯尔纳则进行了这样的界定:
  媒体文化是诸种系统的组合:从电台和声音的复制(慢转唱片、磁带、激光唱盘以及诸如收音机、磁带录音机等传播器械)、电影及其放送模式(剧场放映、录像带出租、电视播放等)、包括报纸和杂志在内的印刷媒体和一直到位于媒体文化中心的电视等。媒体文化是一种图像文化,常常调度人的视觉与听觉。形形色色的媒介——电台、电影、电视和包括像杂志、报纸和连环漫画册在内的印刷品——要么以视觉为主或以听觉为主,要么两者兼用,同时对方方面面的情绪、情感和观众等产生影响。媒体文化是一种产业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同时它也要遵循惯例性的程式、法则和规定等,分门别类地为大众制作产品。因而,它是~种商业文化的形式,其产品就是商品,试图吸纳那些对资本的积累感兴趣的大公司所查的私营利润。媒体文化的目标在于庞大的受众,因而它必须回应于当代的主旋律和所思所想等,是极为时事化的,它为当代社会生活提供种种的写照。但是,媒体文化也是高科技的文化,调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换言之,在凯尔纳看来,媒介文化是由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共同构建的、复杂的文化系统,它同时是图像文化、商业文化和高科技文化。笔者以为,从这三个层面人手,我们也确实更容易破译媒介文化的秘密。
  
  二、媒介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按照凯尔纳的观点,媒介文化首先是一种主要诉诸于人们的感观体验的图像文化。当代社会,电子媒介,诸如电脑和电视,已经使文化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是一个真正的形象社会,所有的东西——真实存在的、未曾见过的、未能描述的、不可表达的等等,都通过电子媒介成功地转换成可视物和惯常的文化现象。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既不会像现实主义那样讨论外部事物问题,也不会像现代主义那样强调内在意义的深刻性(如深刻揭露异化和荒诞)。要求人们深入其中不断地阐释和挖掘。图像拒绝也无需任何解释,它只是平面化地展示,提供给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