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简析杜甫叙事诗语言的文…
浅析从《李潮八分小篆歌…
佛教对杜甫及其文学创作…
杜甫草堂展最诗意涂鸦长…
“诗圣”故居成都杜甫草…
登高:杜甫生命的无助与…
试析杜甫诗歌“诗史”说…
试析长安的生活经历对杜…
浅谈杜甫“诗史”
最新热门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

时间:2010-12-13 12:24:09  来源:不详
bsp;注同样的问题,在渐深、渐全面的思考中自觉地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本质。

    其二,设问句如:
    (i>士卒何草草?筑城撞关道。((没关吏))
    (2)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3)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大麦行))
    (4)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哀江头))
    (5)头上何所有?翠为甸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丽人行))
    以上诸例均自问自答。“问”,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答”,强调答案,显示出主体的参与,使所述更可信、更有力度。一问一答,使读者在思考中接受诗人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强化批判效果。
    其三,反问句如:
    (1)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
    (2)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新婚别))
    (3)人生有离合,岂择盛衰端?((垂老别))
      (4)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北有昭君村?
                                ((负薪行))
      (5)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