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应时顺势迅猛发展—…
试析民族服饰的文化寓意…
试析《乐章集》中人性意…
试析红塔区文化信息资源…
试析旅游资料汉译英应把…
试析建筑设计对当前文化…
试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试析文化信息网格研究
试析四川文化信息网站建…
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
最新热门    
 
试析从内容为王到形式创新——电视艺术自觉的成熟

时间:2010-12-16 11:53:39  来源:不详
帝视角的理性反叛。两者相较,我们电视的形式创新是不是太有些照猫画虎,得过且过呢?
    话说回来,电视的艺术秉质是不容怀疑的,表现形式也更加感性和真切,况且电视60%以上制作和播出的是文艺节目,它与广播、报纸和杂志相比,跟人们通常认定的艺术门类更沽亲带故、左右逢源,若不确立自己的形式创新“产权”,或不打造自己的形式创新“品牌”,实在难以在艺术层面立足。光与影、声与画的现在进行时,是电视区别于其它音像产品的根本,再加上最活跃的主持人元素,电视原本可以创造出无数新颖的表现形式。事实上,新颖的表现形式更能够巩固媒体的强势地位。例如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被赞誉为新民俗,年度人物评选被冠以“感动中国”,《非常6+1》被称为大众星工厂,等等。仔细探究这些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形式创新是不容置疑的亮点。但往往流行的电视形式即便包含人气和聪明,也并不表明其成熟。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几起几落,就完全能够证明这一点:内核、基调、主题,甚至祝福、司仪、串场的词语都大同小异,能够花样翻新的就是表现形式,体育馆的大看台形式失败了,明星演唱会的形式也不叫座,还有伤心落泪的动情点形式费力不讨好。只有将表现形式向着快乐、喜庆、团聚、轻松的本质意义回归时,才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并获得一国上下主流文化的褒奖。
    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要再抱着“左”的框框,去为“内容决定形式”争论不休。中国电视不算短暂的成长历程中,多数时间侧重于思想观念的解放,侧重于市场规模和装备更新,而艺术形式的革命则并不自觉。这是因为中国电视背负着广播、电影等现成的艺术经验,获得了超常规的跳跃发展,电视人对电视创作的基本理念已经定格在直接的电视包装上,不再追求“电视化”所内涵的由表及里、通过形式的电视创造实现内容的电视表达。令人无奈的是,我们的电视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义务,而作为艺术应有的形式美感和个性化的形式美感,常常游离于公众视野和电视人意识之外,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电视与生活日益通俗而感性地结合在一起,还美其名日“原汁原味、原生态”。电视成了家庭娱乐和信息文化的单一“消费品”,还自圆其说“贴近百姓”。电视的艺术情结包括形式创新还没有来得及总结和锤炼,就被功能化的利益驱动禁锢了、休克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既没有确立电视的形式法则制作精品,也没能提升大众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电视文化愈加表现得粗糙和庸俗。看看我们电视中那些四季歌式的毫不新奇的表现形式,你就知道电视的形式创新问题多么边缘化了。好在,清醒的守望者不是没有。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虽然脱胎于“鲁豫说新闻”的范式,但它比“鲁像说新闻”在形式上更有创意。它借中国气派的说书与互联网融合,发掘主持人杨锦麟的师爷气质,从而凝结成有意味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读报”的趣味和取信。这一实例说明,电视若不通过形式创新就很难回归电视的本体,也就是很难确立电视自己的审美之境和审美品格。你总不能以大众强势媒体应得的社会关注自居,而忽略形式创新,被人病垢为拾人牙慧、东施效鳖吧?你总不能以电视艺术的新生稚嫩,就可以永无休止地贪恋报裸、无视观众的怨声载道吧?有资料表明,近几年电视受众日均收视时间减少了8分钟,35岁以下受众收视时间更是大幅度减少。35岁以下的受众群体正是求新求变、最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最不耐烦老调重弹的最有创造精神的群体,他们对电视的拂袖而去,正好佐证了电视创新行为的低迷和思维的懒惰。

   然而,电视艺术的形式创新是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