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广告语言的社会性特征及…
现代化视阈下东西方社会…
《夷坚志》中的宋代社会…
评:南怀瑾对教育的焦虑…
学者:中国富豪和社会的…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第二届中国土司制度与边…
学界探讨阳明学 寻找救…
学界探讨“阳明学”救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
最新热门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时间:2012-11-22 12:07:56  来源:不详
田里的大量农奴,农奴甚至奴隶变成了农民,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农民由于在人身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生产之余,还有能力去从事其他事情,东周时期,大量侠客与刺客的出现是这一原因直接导致的结果。这也是东周社会尚武精神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经济因素的发展,尤其是冶铸技术日趋精湛以及冶铁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带来了武器的更新与发展,新式作战器具开始用于战争,如铁甲、铁戈、铁矛等的出现。这进一步扩大了东周时期战争的规模,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在更深层面上推动了尚武精神在全社会的兴盛。冶铁技术的出现也带动了铸剑的发展,在越有欧冶子,在吴有干将和莫邪等铸剑名家,名剑如鱼肠、湛卢、拒阔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在两方面促进了尚武的盛行,首先是解放了农奴的人身束缚,从而为尚武的兴盛提供了可能;其次是带来了武器的更新与发展,这是尚武兴盛的一个间接原因。

三、东周社会尚武精神的文化实质

王小东认为,所谓尚武精神从其原始含义来看,是指人类在武力冲突中战胜敌人所需要的种种精神品质。基于此论分析,尚武精神确实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品质,即强健体魄、健全战斗的精神品质,它意味着对武力的保持和在武装对抗中获得新生,并把征服和武力强大看成是一种庄严职责。

东周时期是中华民族融合形成的初期阶段,但是这种融合却时时伴随着血雨腥风的争霸兼并战争。据文献记载,从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敬王驾崩(公元前476年)不足三百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四百余次战争。至于东周后期的战争,更是不可胜记。此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实质上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注: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主制经济下,凭借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会中领主制经济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领主亦称地主。]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争夺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进行的。特殊的历史社会因素,致使战争、杀伐、动荡、亡国、灭族、生存危机等等外在的社会现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植根、萌发;由此产生了对和平与安定的强烈渴望和希冀,以及为实现和平与安定而萌生的对武勇的崇拜和对英雄人物的敬慕。纵观东周近五百年的历史,伴随着一次次的战争,早期的华夏族与周边的部族、团体渐次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人们由远古时期继承而来的崇武风习与人们对和平、安定的渴望,对武勇的崇拜,对英雄人物.的敬慕逐一交汇,便产生了东周时期中华先民的一种精神品质——尚武精神。

可以看出,东周时期,尚武精神作为一种大众性社会行为,是由征战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引发的,表达的是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对武勇的崇拜和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体现的是人们自尊自强、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实质上是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时局以及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灭国危机等等特殊时代的社会文化因素综合,形成一种普遍为时人所接受的精神品质。这一精神品质深层次融入先民的意识形态后,就会指引他们的社会行为,或是崇剑、或是善射等等,这些都是东周社会尚武情怀的结果。而这种精神品质及其融入先民心理后形成的潜意识形态,就是东周社会尚武精神的文化实质。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