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官僚*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论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学术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重论戊戌维新与洋务运动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百年回顾
最新热门    
 
戊戌变法 与“清末新政”异同辨析

时间:2007-3-9 16:37:24  来源:不详
。)1903年公布了奏定《新军营制饷章》,1907年,又拟定全国共计编练新军三十六镇。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共编成了十六镇。此外,也注意了海军的建设,张之洞主张废旧船,造新船,同时还派遣人员学习海军,整顿水师。

  两次新政,对文化教育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其主要包括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等项。首先,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戊戌变法时,曾命令自下科开始,会试、乡试及生童岁科,旧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后来又规定乡会试仍为三场,一场试历史*,二场试时务,三场试四书五经,又要求开经济特科以选拔人才。清末新政时,先是改革科举制度,1901年,宣布取消“八股文程式”(《光绪朝东华录》,总(五)第4992页。)。1903年,张之洞等提出了逐渐废除科举制度的主张,1905年,再次上折请求废除科举以利于兴办新式学堂。清政府采纳了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决定“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光绪朝东华录》,总(五)第5392页。)清末,还举办了经济特科。其次,设立新式学堂,传播西学。戊戌变法时,曾要求各地广设新式学堂,提倡西学。1898年8月,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并且规定各省多设中、小学堂及各种专科学堂。清末新政时,更重视人才,认为:“为政之要,首在人才,”(《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83第13页。)。因此大力兴办各类学校。1901年,要求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光绪朝东华录》,总(四)第4719页。)1904年,张之洞等人制订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了,促进了办学。同时,清朝还特别重视师范学堂的建立,指出:“开通国民知识,普施教育,以小学堂为最要。则是初级师范学堂,造就教小学师范生,尤为办学入手第一义。”(《奏定学堂章程》,光绪三十年铅印本。)当时,中国出现了办学热潮。在北京,加强了对京师大学堂的管理、整顿,并拓地兴建校舍,扩大了学校规模。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大量涌现。第三,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戊戌时,光绪皇帝曾发布谕令,要求各省选派生员出国留学、游历等。而清末,中国派遣留学生出洋达到高潮,清朝政府命令各省选派“心术端正、文理明通”(《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2第10页。)之士,以官费资送出国学习,也注意选派宗室、八旗子弟出洋留学,同时,还鼓励自费到各国留学,后来,又号召赴欧美留学。在清朝政府的号召与各省的努力下,在青年学生的斗争及其家庭的大力支持下,官费、自费留学生逐年猛增。

  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次新政不论在经济方面、*方面、军事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所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相同或相类似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