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卫士长揭秘:毛泽东诉苦
陈云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
陈云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
人民大会堂开放全记录:
欧美日的张謇研究
太平军与江南社会变迁
太平军战事与江南社会变
张謇与维新运动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
张謇与中韩文化交流
最新热门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时间:2007-3-9 16:38:07  来源:不详
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赔款甚至割让土地,开放利权等等。这使国人逐渐认识到,列强之所以强,我之所以弱,原因主要在*制度不同。列强皆行宪政,而中国沿袭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未改。当时人指出,人家是君民上下一体来攻我,而我仅以君主一人相抵拒,其强弱胜败,不问可知。因此要救国,要保主权与利权,必须改专制为立宪。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及其日胜俄败的结局,给中国官民刺激极大,几乎人人共认,日之所以胜,在其行宪政,俄之所以败,在其仍行专制。遍及全国的要求立宪的呼声,就因日俄战争而大大高涨起来。学习日本,改行君主立宪,这就是当时开明官吏、绅商阶层和一大批知识界人士的共同结论。

    张謇为人谨言慎行,一向老成持重,自谓“生平万事居人后”。但在谋求立宪一点上,他一旦定下决心,就积极从事,不肯落人后。而使他定下决心的,是他1903年的日本之行。在日考察近70天,“每事问”,口问手记,不放过任何细节,而且时时注意其管理办法,以与中国相比较,得出中国必须虚心学习日本的结论。归国后,张謇与友人蒯光典、赵凤昌、沈曾植等经常讨论立宪问题。稍后,积极参加为张之洞、魏光焘拟立宪奏稿,并刊印《日本宪法义解》、《日本议会史》等分送官、商、学界友人,还托人送达朝廷。张謇还亲将一份送给朝廷宠信的铁良,并与深谈。

    张謇这样积极推动立宪,与其他立宪派一样,动机是救国。张謇说过一句很沉痛的话:“亟求立宪,非以救亡;立宪国之亡,其人民受祸或轻于专制国之亡耳。”(注:《张謇日记》第23册,辛亥年正月二十日,影印本。)痛心之极,出言似不可解。若以其心平气和时在另外场合所说的两句话略作补注,人们便可以比较深切地了解张謇的心理。一次是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立宪近况纪略》中所说:“要之,宪政之果行与否非我所敢知;而为中国计,则稍有人心者不可一日忘此事。”(注:《张謇日记》第21册,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另一次是在宣统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杭州与友人谈话时,其友人说:“以政府社会各方面之见象观之,国不亡,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