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古得伍德坦克大战:诺曼
“民国产婆”赵凤昌 南
图:国民党高层最后的“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
傅抱石的“一字师”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冰心的“压寨夫人”图章
从“临城劫车案”诞生的
当年重庆红岩村的“房东
保密局北平站里的“余则
最新热门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其学术风格

时间:2007-3-9 16:42:17  来源:不详
错卦自为一宫,综卦两卦合为一宫。因以邵雍三十六宫说六十四卦,认为上篇三十卦为十八宫,下篇三十四卦亦为十八宫,总上下篇分配之数,适符邵雍三十六宫之义。俞樾强调:“此说也,虽拘于邵子三十六宫之说,然其数密合。”因此,他认为错综卦之说,虽源于麻衣易之卦位图,出于道家,亦当信从。他说:“理不可信,则象阴象阳之说,托之孔子者,可以不取;理有可信,则此卦位图虽流入道家,恐转是孔门旧说也。”(9)俞樾以竹简之数分《易》之上下篇,可谓定论。当代学者张岂之先生释《易》分上下篇之故,其说与俞氏不谋而合。更为可贵的是,俞樾能由此出发,充分肯定《易宫》一书的价值,并不因卦位图出于道家而摈弃之。赵歧作《孟子注》,其叙言《孟子》七篇所以相次序之意,谓“篇所以七者,法天以七纪;章所以二百六十有九者,三时之日数也;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可以行五常之道,施七政之纪,故法五七之数。”俞樾认为“其说穿凿无理”。他强调:“古人记问之学固如此也。”(10)正因为俞樾不取附会之说、迂曲之言,他训释群经乃至诸子时,严格要求传注笺疏与经典原文统一,力求忠实于经典之意。如《尚书·盘庚中》“承女俾女”一文。梅賾传曰:“今我法先王,惟民之承,故承女使女徙。”其释“俾”为“使”。俞樾认为,释“俾”为“使”,则“俾女”下必增出“徙”字,于文方足。因不取梅义,而释“俾”为“俾益”,认为“承女俾女”,即“承引女,裨益女。”(11)俞樾《群经平议》中类此者甚多。如“庶明厉翼”、“光被四表”等。(参看《群经平议》卷三)

“原本经典”是“因文见道”的最基本要求,但“原本经典”并不意味着拘泥于经典,其着重点在于尽可能准确地训释经典原文,发明经义。为此,俞樾在训释经文时,往往广泛运用各种文献资料,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文字的涵义。如前所述,俞樾治经不取谶纬之言,然于谶纬书中的某些材料,他不但不摈弃,且引以说经。如,俞樾释《周易》“天地以顺动”一文。诸儒释此文多不及“地”字,俞樾则引《春秋元命包》“天左旋地右转”、“地常动不止”之说,认为“天动地亦动”。又释诸儒不释“地”之由,认为自隋焚秘纬,而儒者不闻此等说,“但知地道安静”。(12)俞樾对谶纬之书的态度如此,对其它文献史料的态度亦循此旨。例如,俞樾说《易》不采王肃之说,然其文字训诂则于王肃又有所取。“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