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古得伍德坦克大战:诺曼
“民国产婆”赵凤昌 南
图:国民党高层最后的“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
傅抱石的“一字师”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冰心的“压寨夫人”图章
从“临城劫车案”诞生的
当年重庆红岩村的“房东
保密局北平站里的“余则
最新热门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其学术风格

时间:2007-3-9 16:42:17  来源:不详
迩人安。”俞樾谓梅氏此言“亦可云知道矣!”“岂非千秋金鉴哉!”(22

凡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俞樾均并存其说。对于自己所立新说而证据并不充分者,俞樾则持以疑存疑的态度。如《礼记·缁衣》中的“必见其敝”一文,郑注:“敝,败衣也”,王氏《经义述闻》“以敝为襒之假字”,谓“衣袂也”。俞樾认为此两说均不可通,因谓“敝当读为币”。他又考“币”制,认为“币之为物,所以蔽前,故在衣前。与轼在车前正同。”又谓“有车必见其轼,有衣必见其币,皆举其在前者,可一望而见,正见古人取喻之精也。”然俞氏此说于文义虽顺,却并无充分的理由。俞樾因此强调:“求文义之稍安而已。”(23)又如《论语》提到“虞仲”,俞樾认为“虞仲乃春秋时虞公之弟”,他不仅特加“疑”字,且强调“书传无徵,宜从盖缺。”(24)其他如“有芃者狐”、“元冠紫緌”等,均采取这种处理方法(参看《茶香室经说》卷三、卷十一)。另外,群经中有些人物或事件,于书传无徵者往往有之。俞樾对此均强调“不知盖缺”。他指出:孔子因鲁史作《春秋》,筆则筆,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孔子所筆削者,不可得而见,诸侯之策亦皆灰烬。因谓“士生千载之下,读圣人之遗经,而欲尽通其意,斯固难矣!”因此,他强调,有如“卫侯衢出奔”之类,惟有“不知盖缺”(25)。

不以己蔽人,不以己自蔽,尊重并勇于提出不同见解,以疑存疑,不知盖缺,这些都体现了俞樾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除此之外,这种治学态度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借鉴引用了他人的已有成果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