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

时间:2007-3-9 17:23:01  来源:不详
,宗教传播的*化倾向日益浓烈,于是教案峰起,反洋教斗争不绝。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至1900年的“庚子事变”,时间跨度40年,是布罗代尔时段理论中很经典的中时段。在这一中时段内,基督教入华的传教活动与西方列强*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利益更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了,这种“情势”既有别于1860年之前,也与1900年之后中国基督教会史上一度出现的“黄金时代”迥异。

我们这里所要揭橥的远因则是指的心理结构(或精神状态结构),布罗代尔说过,“有些结构因长期存在而成为世代相传、连绵不绝的恒在因素:它们左右着历史长河的流速。”(注:费尔南·布罗代尔:《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载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0页。)“有些结构”, 这就是我们所要析论的潜伏于中国人中的心理结构,这或许是讨论1860年至1900年为何成为近代基督教入华史上“暴烈期”的深层原因。

从心理史(心态史学)的角度,探寻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类群体的言行,是现当代国际史学一种最新的发展趋势。美国学者洛温伯格的《纳粹青年人群的心理历史探源》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关于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情感危机”的研究是为范例。(注:参见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1 页。)。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用现代新史学理论,尤其是心理史学理论来研究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反基”心理,也将是有所作为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