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
求实探讨融洽交流——义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思想启
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
郝晏荣近代化与近代中国
郑也夫西学东渐与近代新
邵  雍孙中山与近代妇女
杨东梁晚清东南社会变迁
赣南的农村墟市与近代社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
最新热门    
 
容闳与近代中国早期的外交

时间:2007-3-9 17:23:20  来源:不详
逊学堂原是广州的外国商人组织的马礼逊教育会于1839年在澳门开办的第一所西式学校。容闳在这里受了六年教育后,又随其师布朗(Samuel R.Brown)赴美学习。在布朗的帮助下,他在美国读完了中学。1851年,容闳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文科学生。1854年,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于次年回到中国。回国之初,他曾前往当时建都南京的太平天国,希望在那里实现他改造中国的计划,并提出了六点改革方案。但他的改革方案没有得到太平天国的采纳,于是他又改投在曾国藩门下,致力于推行洋务运动。他积极帮助洋务派发展中国的工矿企业,为建立江南制造局,他曾受曾国藩之托前往美国采购机器设备。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急需的具有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他更是大力宣传发展教育事业。1867年以后,他多次向曾国藩提出过选派学童前往美国读书的计划。建议“挑选一百二十名10到15岁的学生到美国的学校学习15年,以此来改革中国的社会”。(1)容闳的建议很快就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并成为清政府派遣教育使团赴美的重要原因。

容闳的建议最终导致了清政府于1872年派遣赴美这一结果也得力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恭亲王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开始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清朝政府的命运。因而极力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和引进机器生产的“富强”运动,并先后开办了制造局、船政局以及其它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为此,洋务派急需培养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以及古巴、秘鲁等拉丁美洲国家,华人移民的人数不断增加。大批华工在美洲遭到非人的待遇,急需清政府为他们提供外交保护。另外,清政府六十年代委派蒲安臣等西方外交官所开展的对外交往实践也激发了总理衙门向欧美派常驻外交官员的愿望。

在容闳的极力倡导下,曾国藩和李鸿章于1870年10月联名上奏朝廷,提出了一个每年选派三十名12岁到16岁的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四年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这些学生将在美国学习15年。“他们的课程将主要集中在军事、航海、数学和机械等学科上。”(2)为了实施这项计划,清政府决定组织一个教育使团,任命刑部主事陈兰彬为选带学生出洋委员主事,容闳为留美学生监管。与此同时,还首先在上海设立了一所预备学校,由上海道台刘汉卿负责管理。这所学校主要是为预备赴美的学生教授基础英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