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多面手军事家何长工(上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马
军事专家:中共当年为何
新中国劫机第一案:访华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军学泰斗:从蒋介石的军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最新热门    
 
晚清军事改革与日、德、俄三国的控制

时间:2007-3-9 17:25:24  来源:不详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40。);自强军也将该书“印刷万数千,遍给各勇丁阅看”(《清光绪朝东华录》(四),第220页。),德国得以捷足新登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历史渊源。早在1885年,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上,就曾聘用德国军官,为其训练军队。他在广州办的水陆师学堂,亦曾聘用德国人任教。这说明早在晚清军事改革之前,德国在中国军事界已经存在着相当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前,李鸿章的淮军就大量使用德国的枪炮,该军一些部队也曾部分模仿德国军制和操练方式。为此,淮军和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后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也曾聘用了一批德国教习。李鸿章还从军官和武备学堂毕业生中选派了一批人到德国留学。以后这些留德学生和武备学堂毕业生有相当一批人成为南北洋编练新军的骨干。其二,德国是当时世界公认的陆军强国。这一点,清政府是有所了解的。如早在1885年,张之洞就指出:“查各国武备,近以德国为最精。”(《张文襄公全集·奏议》、卷11。)1896年,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亦指出:“泰西陆军之精,推德意志为最”,日本军队也是“仿用德制”(《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03。),故中国欲采用西方军制,自然会“取法其上”。其三,当时中德两国的关系比较和睦。在1897年之前,它在中国还只是跟在英、法之后,通过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取得了一些特权,既不象英、法、日等国多次发动过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不象俄国与中国存在着领土的纠葛,而是从其自身利益考虑,采取过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行动。如在中法战争中,出于遏制其老对手法国的目的,就曾向中国供应过*武器。张之洞为此称赞德国“亲睦中华、确有协助之诚”。(《张文襄公全集·奏议》卷11。)而在甲午战争之后,德国又参加了三国干涉还辽的行动。这一切,不能不使清政府的官员们对德国产生不同程度的好感。

然而,德国教习垄断中国新军训练的局面并未维持多久,大约在1898年到1899年间,大批的德国教习相继被解除了雇约(拉尔夫·尔·鲍威尔:《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德国遇到了俄国和日本的激烈竞争,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详述,更重要的是1897年以后中德关系迅速恶化。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以后时隔不久,西方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德国则是首开其端者。德国政府早就蓄谋在中国攫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