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化史上空前浩劫:懦夫
中原文化来自三星堆? 重
贪渎已成文化:腐败令韩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巨资改造“陋室”是文化
太原:文化大戏唱罢余音
唐卡暨皇室文化艺术展承
唐卡暨皇室文化艺术展承
我国将以重大项目带动文
从船政文化引出的政协提
最新热门    
 
文化碰撞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

时间:2007-3-9 17:28:19  来源:不详
两行灯烛珠帘卷,气度谦光语意温。 

寡君军旅正殷繁,欲赋缁衣未返辕, 

难得中华星使到,好将风景采yóu@②轩。 

此诗载斌椿诗稿《海国胜游草》,虽然诗品不算高,却是中国人赋德国的第一首诗。斌椿也因此自负地称自己是“中土西来第一人”[12](pp.145-181)。 

从《海录》到《海国图志》,直至《乘槎笔记》问世,前后达四十余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20年和后20年,其间,中国人对于欧洲的“图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海录》以前,中国人关于欧洲的记述全部得自传闻,《乘槎笔记》之后,冲破了两千年来一直未能克服的局限和偏见,对一直被认为是神秘荒诞的西方世界开始有了直接接触。虽然接触中还是以“外观”为主,但已开始面对世界现实和了解西方的“工业文明”。这是一大变化。 

另一大变化是鸦片战争前,清廷把欧洲人看作“番”“夷”,把欧洲各国视为“藩属”,一应外事活动,均由“理藩院”管理。但这仅仅是出于一种“无知”和“盲目自大”,在中国人心目中,对欧洲人虽有陌生感,但并无仇视之意。两次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中国人民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惊起,欧洲人成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