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化史上空前浩劫:懦夫
中原文化来自三星堆? 重
贪渎已成文化:腐败令韩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巨资改造“陋室”是文化
太原:文化大戏唱罢余音
唐卡暨皇室文化艺术展承
唐卡暨皇室文化艺术展承
我国将以重大项目带动文
从船政文化引出的政协提
最新热门    
 
文化碰撞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德文化交流

时间:2007-3-9 17:28:19  来源:不详
天生愚质,没有教养、没有创造、奴性十足的民族[1](pp.81-92)。 

被喻为“福音新教在华传道的三先驱”之一的卡尔·郭茨拉夫(Karl 附图,1803-1851,中文名郭实猎)是一位德国人,也许还是最早来华的惟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他在华活动整20年,正好是鸦片战争前10年和鸦片战争后10年。其间,他不仅直接接触中国人和参与中国事务,而且还由于在中国创办第一份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而占有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郭茨拉夫眼中和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图像”就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1827年初,这位24岁的普鲁士新教牧师秉承普鲁士国王的旨意,前往东方和中国,使命是传播福音,“拯救”灵魂,打开中国的闭关自守之门,扩大普鲁士德国在华的影响。由于德国及其各邦当时同中国没有任何官方关系,所以郭茨拉夫是随荷兰传教会抵达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郭茨拉夫首先接触到的是移居南洋一带的中国侨民,并随他们学得中文和闽语。他发现,这些“长辫、光脑、大褂、肥裤、小眼、黄脸”的华侨,虽非全是“骗子和无赖”,却确是一群固守中国传统、习俗、道德、语言的“可怜的灵魂”,亟需皈依福音新教(注:参见威廉·海纳尔特的《福音新教在华传道的三先驱》(W.H附图hnelt, Drei Bahnbrecher der evangelischen Mission in China)一书,德文版,卡塞尔出版社出版,第14-15页。)。四年以后的1831年,郭茨拉夫从曼谷动身来中国。开始几年,他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澳门、广州、天津一线的中国沿海地区,并且是在英国人旗号下开展困难重重的布道活动的。由此,他萌生并着手创办中文杂志作为他活动的主要手段。1835年,他被聘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中文秘书之一,正式为英国当局服务,开始接受英国当局的殖民逻辑:必须把欧洲的文明和进步强加于东方各国人民,即使借助大炮和鸦片也在所不惜。 

1833年,郭茨拉夫在一份编纂出版的中文杂志《东西洋考》的宗旨说明中,系统地谈到了中国和中国人:“当文明几乎在地球各处取得迅速进步并超越无知与谬误之时——即使排斥异见的印度人也已开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出版若干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