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马克思唯一一次炒股经历
马克·吐温揭露传教士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
金观涛儒家文化的深层结
略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
论中国踏上马克思主义之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最新热门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革命

时间:2007-3-9 17:30:44  来源:不详
交、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提出了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已大大超出了历次农民革命“等贵贱,均贫富”的民主要求,表明它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不单是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这种愿望和要求顺应了当时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转变的历史趋势,接着而来的“洋务运动”便是验证。关于这一点,当时的马克思就作了以下预言:太平天国“对于文明无论如何应有非常重大的结果。”这结果就是中国可能建立“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2页。)。马克思讲的“中华共和国”指资产阶级共和国,绝不是农民革命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无论是《天朝田亩制度》还是《资政新篇》都不是单一农民阶级的经济*要求,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定性为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革命更为符合实际,更为科学,不应定性为单一的农民革命。只有这样,才能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相适应,才能理解它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才能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和社会意义,也才能理解标志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 

 

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特点,马克思从东方社会和太平天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事件》等专论中,提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宗教为旗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革命。马克思指出,中国延续十年之久的起义汇合成这场强大的革命,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或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注:《马恩选集》第2卷,第1页。)太平天国革命兼有前后两种形式,而宗教形式更为明显。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和人民群众乃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往往举起宗教旗帜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在历史上已是普遍性规律的现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