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儿童节1950—2003:国家
1975年邓小平与四人帮围
“5·8”九年祭:爱国主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史海回眸:传唱不衰的历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于光远: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的政
现代海盗兽行揭秘:胃口
苏联从警察保护妓院到提
最新热门    
 
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形态——论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

时间:2007-3-9 17:41:43  来源:不详
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公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1]

  孙中山在设计与阐释自己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强调实业建国,提出了我们第一个经济现代化的设想,又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包括引进外国的资金、设备、人才、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方法等。在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中,“民生”既不是贫穷,也不能封闭;既不是私有,也不能垄断。毛泽东在阐述中国革命的过程与前途时,曾十分明确地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计民生’,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5]这个“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众所周知,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亦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期准备。

  

 

  更深层次地认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亦即社会主义,不能不联系他后来提出的以“联共”为核心的“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如果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或社会主义在早期或在其提出“三大政策”之前的一系列解释中,总避免不了“主观社会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在孙中山依据自己长期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果断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后,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思想以及依靠力量问题也就得到了从中国现实出发的正确解决。此时的孙中山已经明确:“十月革命使人类产生了大希望,从今后只有沿着苏俄指出的道路,革命才能成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