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对原典精神的发扬

时间:2007-3-9 17:41:50  来源:不详
发出感叹:“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传下》。)并进而阐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传下》。)易传作者还引用否挂爻辞,以论证必须时刻警惕败亡,常怀忧患: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易·系辞传下》。)(灭亡!灭亡!要时刻警惕,就象物件系在嫩弱不能系物的桑树上,随时有可能坠落一样。)

  与《周易》相呼应,作为中国最古史料总集的《尚书》,不少篇章也蕴含忧患意识,特别是《康诰》、《大诰》、《召浩》、《无逸》诸篇,更透露出一种自慎、自勉的心态。刚刚代殷而立的周统治者,并没有以胜利者自居,洋洋得意、颐指气使,而是以殷亡为鉴,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怀着“无疆之恤”(无限的忧虑)。周公担心侄儿成王骄纵,告诫其“先知稼穑之艰难”(《书·无逸》。)。以商代中宗、高宗、祖甲和周文王等贤明君主为表率,“不敢荒宁”,以忧患为意,这样方可享国久远。

  忧患意识是以戒惧而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仁人志士可以有不同的忧患,或忧君国之衰败,或忧民族之危亡,或忧黎民之困苦,但是,作为一种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又是古今同慨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杜甫的“穷年忧黎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东林党人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莫不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而崇高的忧患。这种意识正是中华民族挫而复起、穷且弥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