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黄兴在 二次革命 中的地
黄兴功过辨析
孙中山、黄兴自由观的碰
孙中山、黄兴比较散论
五十年来黄兴研究述评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黄兴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最新热门    
 
黄兴弃武昌辨

时间:2007-3-9 17:43:16  来源:不详

三 黄兴关于武昌的战略决断

  黄兴主张固守武昌,与此同时他又对当时武昌不具备阻挡清军实力的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认为要守武昌,必须有援军,正如他在演说中所说:“严守武昌,另调粤兵。”这就是黄兴关于武昌的战略决断。那么,武昌在当时情形下没有援军能守得住吗?

  武昌能否守得住,当时人的认识是有分歧的,主张坚守武昌者认为武昌可保,如鲁俊英说:“长江天堑,敌难飞渡,画江而守,不出旬日,如有援军齐集,破敌必矣。”张振武亦说:“长江天堑,北军仅四千人,岂能飞渡武昌!粮饷枪炮充足,举军号称数万,尚能背城借一,此不可弃武昌者。”(注:《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第659-398页。)其它认为武昌可保的依据不出此范围。

  当时中外舆论大多认为武昌是难保的。康有为说:“适袁有窥神器之心,故荫昌破汉口而讲和,再破汉阳,本可三小时破武昌,乃又讲和,其意专欲藉革力以胁满洲。”(注:《康有为信札》,《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3期。)谭人凤说他“入武昌,到城时,……人心惶惶,大有悲惨难堪之状,使当日北军侦悉,仅遣一队渡江,武昌垂手可得。”(注:《谭人凤集》,第388-389页。)英国人埃德温·J·丁格里认为:“在中华帝国所有的战略要地中,汉阳的地形兴许是最难攻破的。它是左右全局的枢轴。如果对方拥有大炮,那么汉阳失守,武昌实际上也等于丢失了。”丁格里还说军政府外交部的一个重要官员这样对他讲:“吾人拟再战一、二回合,然欲保全城市,则无济于事。”“革命军主力将自城后撤离,移师九江,会聚南京。”据报称,“黎元洪宣称,他认为革命已经失败。他告诉他的助手,朝廷军队肯定要占领武昌,砍掉他的头,杀死所有剪去辫子的人。”(注:埃德温·J·丁格里《中国革命记(1911-1912)》,《辛亥革命史丛刊》七,第247-248页。)日本驻汉口的情报人员说:“武昌之陷落亦在数日内”,“是故今日虽尚非判断两军强弱之时,而大势则可称已定。”(注:《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近代史资料》1961年第1号,第583页。)冯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