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点
1980年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陈独秀“教授嫖娼案
蒋纬国口述:我来解答关
于光远回忆:关于社会主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百姓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关于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世
最新热门    
 
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拓展与创新的思考

时间:2007-3-9 17:43:25  来源:不详
袖、志士仁人在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激发民气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何把民族主义导向理性化的轨道,一方面加强全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树立献身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大业的宏大理想,另一方面树立开放的世界观念,认清现代世界的一体化趋势,勇于吸收现代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本国本民族的繁荣昌盛,这是一个急迫的时代课题。辛亥前后社会各阶层的*认同趋向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如果联系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及付诸实施来展开研究,一定饶有趣味,且可引发我们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民众动员问题。

    罗荣渠先生论及国家力量、*权力、革命暴力在国家大转型期中的特殊作用时谈到:“经济的、*的、技术的、社会的、文化的诸方面的变革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是单向作用,而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诸多力量的历史合力,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力的性质、水平与发展方向的制约。社会经济形态的大转型,归根到底取决于旧社会母体中新社会经济因素的成熟程度。单纯的革命暴力只能导致改朝换代,而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革命”[4](P.120)他是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提出这一观点的,移步换形也许能使我们对辛亥革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罗荣渠先生认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转变时期,呈现出衰败化、半边缘化(半殖民地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向,中国近代的历史性巨变是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过程,主张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历史定位。对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地位和角色作用,可以而且应该结合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审视,使辛亥革命史研究走出“革命史”框架,不要成为唯历史的历史学,而应充分发挥历史研究在社会进步中的“经世”作用。

   

    二、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穷领域,需要与中国近现代史其他分支学科相结合,实现中国近现代史本身的学科综合。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至今,分时段、分专题、分部门的研究已形成众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