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独立评论》是怎样从“
回眸:蒲松龄墓“文革”
黑瞎子岛:“中华雄鸡鸡
中国三十年之经典回眸:
“文革”中被破坏的珍贵
“文革”中广泛流传的两
日本 中国明清史研究 新
 汉学 与“中国学”20年
最新热门    
 
中体西用 与“和魂洋才”辩

时间:2007-3-9 17:44:50  来源:不详
度相当完善的国。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力量与封建势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由于长期儒学统治,“华夷”思想根深蒂固。对外关上,早在15世纪初,郑和就七次航海下西洋.航海的目的却与葡萄牙人达·伽马和意大利人哥伦布,为地理新发现,开僻新航道的目的不同。郑和航海主要是明朝统治者张扬国威。明末和清初的几代皇帝,对外来的传教士和器械也比较器重。但在1723年,雍正皇帝下令把西方传教士赶出中国,从此,西方各种科学技的传入陷于停顿,这种状况延续一百多年。 

  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体现在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开明的官僚对外来势力态度的改变。 

  在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1839年9月皇帝报告自己的观察结论时说:“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窥伺中华。”1840年2月,林则徐接得英船12艘将开抵广东洋的禀报时,不仅斥之为“谎言”,而且认为:“即使果有其事,而夷兵远来,粮饷*安能持久?我天朝水陆劲旅,以逸待劳,岂能不其死命?”自大之词,所反映的主要不是无知,而是卑视对手的心态。这种心态恰恰是久受“以夏变夷”传统思想熏陶的士大夫们的普遍心理。”<谓滨《鸦片战争与中国士大夫散论》,《江海学刊》1990年第五期> 

  鸦片战争后,人们迫切需要的主要是认识西方国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技,军工生产的知识。故战后出现的为数不多的介绍西方的著作中、主要集中在世界地理,造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