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李鸿章600字奏折迫使朝
访德国李鸿章洒泪 勉励
俾斯麦劝李鸿章多照X光
翁同龢:搅局之王 与李
李鸿章出访尴尬事:在美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李鸿章:中国历史上“持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台湾学者的李鸿章研究
李鸿章与刘铭传的交谊
最新热门    
 
论李鸿章的*思想

时间:2007-3-9 17:46:13  来源:不详
中国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处于强敌环伺之中,形势非常险恶。

  (二)新的侵略者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他们“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非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中国旧式的防御体系对此强敌,形同虚设,“水陆关隘,不足限制。”(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二十四。)

  (三)“洋人论势不论理”,实力是解决中外争端的决定因素,以口舌相争是无济于事的。侵略者恃其船炮横行海上,中国唯有“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才能与之抗衡。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基本内容

  

“外须和戎”的基本观点是:

  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即暂胜必终败。”(《洋务运动》(一),第43页。)李鸿章比较客观地估价了中外军事力量的实际状况,承认中国的防卫体系落后,这是对的。但他过分夸大了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绝对不能与外国接仗,即使暂时胜利了,最终也难免失败。这种绝对的观点使自己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敢做任何积极的抗争。承认敌强我弱,战略上以守为主,这本不错。但战略上的守势不等于每次具体战役都以守为主,相反,没有一个个局部斗争的胜利,战略上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