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李鸿章600字奏折迫使朝
访德国李鸿章洒泪 勉励
俾斯麦劝李鸿章多照X光
翁同龢:搅局之王 与李
李鸿章出访尴尬事:在美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李鸿章:中国历史上“持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台湾学者的李鸿章研究
李鸿章与刘铭传的交谊
最新热门    
 
论李鸿章的*思想

时间:2007-3-9 17:46:13  来源:不详
器之器。”(《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二十五卷。)即寻觅生产武器的工作母机,自行仿造洋枪洋炮。在此思想指导下,李鸿章先后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工厂,从而引进了机器生产。机器生产不是祖宗所遗留,中国社会对些一无所知,各兵工厂在原料、技术乃至管理上,无一不仰赖外国人。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冗员充斥,这些工厂生产出的枪炮,成本高,质量低,远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简便合算。但李鸿章坚持自造与购买相结合的方针,因为向外国购买新式武器也有弊病,只能“得其用而昧其体”,终难免为外人挟持。自己制造,其初不得不雇用洋人指授,待到内地工匠掌握了生产武器的技术,“久之自能运用,转相传习,乃为经久之道。”(李鸿章:《筹议天津机器局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十七。)

  李鸿章制造洋枪洋炮,用以改变清军的落后装备,既是为了镇压人民,也有抵抗侵略的意图。实际上,李鸿章控制的沪、宁二局既为淮军“剿捻”提供了大批*,在中法、中日战争期间也“加工赶造,昼夜不停”,支援了前方的战事。

  随着对西方认识的深化,李鸿章逐渐感到,国家只有“富”,才能“强”。他的思想在与时俱变。60年代中期,列强为了加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广泛推销商品,全面控制中国,一再诱劝清政府兴修铁路。那时,总理衙门由于吃够了洋枪洋炮的苦头,正主持筹办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军事工业,对洋人的其它“长技”则疑虑重重。站在被动挨打的消极立场上,总理衙门的官员根本没有信心接受铁路“这样美好的礼物”。各国不断前来纠缠,总理衙门十分头疼,通报各省督抚“共商”。督抚们一致坚决反对,李鸿章也是其中之一。到70年代中期,李鸿章已从自强的角度认识到铁路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成了最早倡导兴修铁路的人。他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他说西洋千数百里面积的小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动以数万万计,这许多钱财哪里得来呢?无非取自于煤铁矿局及铁路、邮电的税收。中国“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抵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