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最新热门    
 
中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

时间:2007-3-9 17:47:16  来源:不详
则是召开国会实行变法。全书慷慨激昂,切中时弊,虽因和约已成未达目的,但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并成为康有为后来连续上书论政感动光绪的起点。事实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戊戌变法的主将,都是直接受到战争失败的刺激,在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革命浪潮中,被推上*舞台的。

  作为象征主持百日维新的光绪皇帝,所受战争失败的刺激,更是创痛巨深。光绪对这次战争基本上是主战的,这在翁同□日记中颇多反映。在批准马关和约过程中,光绪内心尤为痛苦。他在那些日子里,精神压力很大,往往痛哭流涕,感到愧对天下。翁同□日记记道:

  书斋入侍,君臣相顾挥涕:“论及台民死守,上曰:‘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引语见翁文恭公日记《中日战争》史料第4卷,第554 550页。)

  当李鸿章屡电日本议和态度蛮横时,光绪震怒,“有手谕一道云:‘倭人要挟无厌,朕当亲率六师,与贼决一死战,王大臣等可妥筹办法,奉皇太后暂幸五台驻跸’云云。经枢臣痛哭、封还,上亦痛哭而罢”。(《中日战争》第1卷,第126页。)当和约到京朝臣群起反对时,光绪意欲废约颇决,还向慈禧建议西迁备战。当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一致议定批准和约,逼迫光绪在和约上签字时,光绪“绕殿急步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中日战争》第1卷,第128页。)于此可见,光绪最后在马关和约上签字,是真正的迫不得已。如果说把李鸿章当作这次战争中悲剧性人物不够恰当的话,那末,光绪倒应该是这次战争中道地的悲剧性人物。光绪正是憋着不甘心屈辱求和的沉痛心情,来赞赏和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变法主张,并以极大的热情和决心准备付诸实施的。光绪读了康有为第五封上书,竟“肃然动容,指篇中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及不忍见煤山前事等语,而语军机大臣曰,非忠肝义胆,不顾生死之人,安敢以此直言陈于朕前乎,叹息者久之”。(《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册,中华书局版,第10页。)在这里,光绪之所以对亡国之君的忠告那样激动,是和他的屈辱求和的痛苦经历分不开的。

  总之,中日甲午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上对外战争中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古语有云“多难兴邦”,正是这次战争的惨败,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弱点,激发起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戊戌变法运动,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反帝反封建的正轨。当然,由于近代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