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最新热门    
 
中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

时间:2007-3-9 17:47:16  来源:不详
且落得个身败名裂,一身之罪,被全国人民唾骂为卖国贼,诚如梁任公所说:“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战争没。”从这一意义上,说李鸿章在这次战争中扮演了悲剧性角色,是未始不可的。李鸿章遭此打击,个人命运确属可悲。他的亲信盛宣怀便为他的处境叹苦说:“……战不能转负为胜,和不能挟兵自重,且和以后亦不能保全威望于华夏。”(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70页。)战败以后的李鸿章,地位确很尴尬。但从国家民族大义立场上来说,李鸿章在战争中的种种表现,只能是一个罪责难逃的可耻角色,而不可能是一个为环境所迫或受命运捉弄的可悲角色。

  当然,平心而论,李鸿章还不能算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躲在幕后指挥的慈禧太后。战前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的是她;战争爆发前后一心做寿力主避战求和的也是她;当辽东战事打得正紧张时,她派翁同□赴天津暗示李鸿章通过俄使喀希尼议和;当敌人已在花园港登陆正向旅顺逼进的吃紧时刻,她照样大做其寿,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粉饰太平,涣散军民斗志。李鸿章的一意避战求和毫无战争决心,实际上是在执行着慈禧的意旨。早在甲午九月十六日,翁同□在他谒见慈禧的日记中,已写下“论款事语极长,然天意已定,似不能回矣。”(《中日战争》第4卷,第501页。)李鸿章官复原职,派赴日本议和,并来京面授机宜,是慈禧的决定;李鸿章的不顾国人唾骂敢于签约,正倚仗着有慈禧撑腰。而在批准和约还是废约议战的关键问题上,慈禧大耍两面派手段,一方面向光绪表示“外论如此,只可废约议战”;另方面又嗾使庆亲王、孙毓汶、徐用仪辈逼光绪批准和约。当光绪向她提出迁都打算时,她微笑摇首说:“可不必”。接着又假惺惺地说:“和战之局汝主之,此则我主之。”(《中日战争》第1卷,第126~127页。)实际上和战之局完全由她一手把持,逼得光绪不得不忍痛批准和约。因此,慈禧是一意避战求和断送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而李鸿章则是慈禧意旨的具体执行人,在某一意义上讲,还是她的替罪羊。

  

(三)

  历史的事物往往总是一分为二的。这次战争的惨败,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另方面也激发起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革命高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