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湘军集团及其与郭嵩焘
百余年来郭嵩焘研究之回
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察
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最新热门    
 
论郭嵩焘的民族主义思想

时间:2007-3-10 9:00:44  来源:不详
因为中西文明开化的格局已发生历史的错位,而时人却仍然以天下主义的老眼光看世界,郭嵩焘感到了其中蕴含的民族危机。针对传统士大夫因为华夏中心观产生的排外心理,郭嵩焘征引中国历史上的夷狄之别作了一番分析,结论是“是所谓戎狄者,但据礼乐政教所及言之。其不服中国礼乐政教而以寇抄为事,谓之夷狄,为其倏盛倏衰,环起以立国者,宜以中国为宗也,非谓尽地球纵横九万里皆为夷狄,独中土一隅,不问其政教风俗何若,可以陵驾而出其上也。”[7]他还认为:“茫茫四海,含识之人民,此心此理,所以上契于天者,岂有异哉?而猥曰:‘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8]在此基础上,郭嵩焘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9],呼吁国人要摒弃传统的“夷夏之辨”,理智地分析西方事物,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向西方学习,树立新的世界意识,走富国强民的近代民族主义道路。郭嵩焘的这些思想,更接近强调民族平等的西方近代主义民族观。他对传统“夷夏之辨”的批判,揭示了千古变局之下的民族关系,唤起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从而在民族开放的同时,奋起谋求民族自强。 

爱国还是卖国的争论,是洋务运动时期十分敏感的问题。传统士大夫认为同西方接触就是辱没祖宗,就是卖国,尤其对郭嵩焘等人提出的和西方民族交流的倡议,几乎众口一词,认为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论调。不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10]爱国主义通常是和民族主义相关的,其共同动机都是建立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之上的,也就是保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不容侵害。然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在于不断发展,普遍提高自己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水平。近代中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所面对的敌人已不是游牧民族或落后文化国家的进攻,而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军事、经济的全面进攻,如果仅以“封关禁海”的被动防御,只能是消极和暂时的,即使自诩爱国,其实只是误国,结果是和世界潮流的距离越来越大。郭嵩焘在《使西纪程》等书中批评顽固的士大夫不了解国际形势,对中国军事实力没有正确估计,一味主张蛮干的主战叫嚣,认为他们这种爱国是断送中国,并提出只有学习外国先进的事物,方能图存图发展,才是真正的爱国。所谓“西洋之入中国,诚为天地一大变。其气机甚远,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11]历史的发展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正的民族主义在爱国和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了解世界、把外国先进的事物作为改造本国的有效借鉴,只有这样,才符合近代民族主义的内在逻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