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船山 以德治国 思想的
完成两个转变,推进船山
王船山《正蒙注》的终极
最新热门    
 
王船山儒士观初探

时间:2007-3-10 9:02:25  来源:不详
>关于“士”一词的最古本意及我国历史上士阶层的起源,学术界已讨论了几十年。对“士”的解释,有如下诸说:士,古以称男子;士,指农夫而言;士,始初是武士;士,为古代低级之贵族。至于“士”群体形成的时代,有春秋初期说、春秋战国之际说及秦汉时期说[①]。笔者认为,对于“士”一词的源流,可以姑置不论。而我们目前所要研究的、做为封建社会四民之首的士阶层,应该说是形成于春秋时期。最能支持这一看法的,是《论语》一书。《论语》里提及“士”凡十五次、“儒”二次、“君子”一○七次,“圣人”四次。何谓“士”?《论语》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②]

可以看出,《论语》中所称道的“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二是有一定的知识与才能;三是担任某种*职务。这三者当中,或者只具备前两条,或者三条兼而有之,皆可谓之“士”。这就勾勒描绘出古代士人的基本特征,后代的“士”大体亦如此,只是有时称未仕之士为“处士”,称已仕者为“仕士”。同时,在《论语》中,对士人君子日常面临的几个问题,如志向、学问、贫富、仕途、生死等,皆作了经典式的回答,并成了后代士子的准绳。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原有等级结构进一步瓦解,从卿、大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