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从 杨月楼案 看晚清社会
基督教、儒家思想和洪秀
儒家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
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
中日民间伦理与近代化之
论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世
儒家 大同 理想及其对近
儒家制度化重建的尝试(
清末新政和儒家体制的崩
儒家代表人物
最新热门    
 
儒家伦理与中日早期现代化

时间:2007-3-10 10:32:22  来源:不详
多种途径相流动,日本则是世袭继承,等级身份不可随意改变。这种不同的等级身份制度,导致两地民间在近代出现不同的职业变动趋向,也使社会职业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上海,随着商业的发展及外地人员大量流入,出现人争经商,群趋从商的风尚,虽然正统观念中素有“轻商”、“贱商”的传统,但这一时期由于商业机会的增多和有利可图,无论士庶农工或自开店铺,或受雇于商家,四民皆向商业性行业流动,导致19世纪50年代商业骤兴,各种商号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可否认这种明显背离正统择业观念的风气,一时促进商业发展,使上海成为传统社会接纳西方文明的窗口,对现代化具有一定正面效应,但更多的却是负面的效果。人才过于趋向商业,导致商业集中并向畸形发展。而其他行业,特别对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近代科技知识和新式制造业,在民间未得到相应发展。这种择业单一化,也使社会缺乏必要分工,各行业缺乏协调性发展,更严重的是造成原有职业结构被削弱,商人素质低劣,投机活动频繁,这些都不利于现代化商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日本的长崎,奉行世袭等级身份制度,特别是食俸禄的武士与庶民之间界线更为分明,不得随意流动,人们因此也形成对本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商业化发展与西方文明接触时,并没有发生类似上海那样四民趋商的择业风尚,这里的变化大都是在武士、商人和手工业者职业内部进行,商人由传统型向近代开放型转变,随着商务活动、范围的扩大,商人由原来传统的国内贸易而扩展到了参与对外贸易的代理商、经销商、转运商等,开始与洋商和外国商馆打交道;民间手工业者,承继锁国时期形成的仿造外国制品的风气,出现大量以仿“舶来品”为生的“特产”行业;在武士阶层,则出现竞相学习“洋学”的风气,如西洋兵法军器制造以及语言学、医学。长崎的武士率先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还吸引了许多其他地方武士来此地“游学”。1855年,官方在长崎开办了“海军传习所”,“第一期学员中有幕府和其他各藩来的166人从学”[1],长崎很快成为全国洋学中心。由此,武士身份在内部也发生职业分化,出现军人、科学者、外语专家等新职业。

由此可见,在商业化和西方文明的冲撞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